[实用新型]三维钢筋网架与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5791.9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圣萍;黄金坤;严旺;何壮志;徐敏;郑阳;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4 | 分类号: | E21D11/14;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钢筋 网架 混凝土 组合 衬砌 结构 | ||
1.三维钢筋网架与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巷道(A)周向围设的三维钢筋网架,所述三维钢筋网架外喷射有混凝土层(20);
所述三维钢筋网架包括主网格架和次网格架,所述主网格面位于巷道(A)的内壁布置,所述次网格架与主网格架之间间隔布置且二者通过架间连接筋(17)连接;
所述主网格架包括沿巷道(A)周向布置的主弧筋(11),所述主弧筋(11)沿着巷道(A)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主弧筋(11)之间通过主纵向筋(12)连接,所述主纵向筋(12)长度方向与巷道(A)的长度一致且沿着巷道(A)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主弧筋(11)与主纵向筋(12)构成的网格面上还设置有主斜向弧筋(13),所述主斜向弧筋(13)沿着巷道(A)的长度方向内壁弯曲斜向布置;
所述次网格架包括向巷道(A)中心方向布置的次弧筋(14),所述次弧筋(14)沿巷道(A)周向弯曲布置且沿着巷道(A)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次弧筋(14)之间通过次纵向筋(15)连接,所述次纵向筋(15)长度方向与巷道(A)的长度一致且沿着巷道(A)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次弧筋(14)与次纵向筋(15)构成的网格面上还设置有次斜向弧筋(16),所述次斜向弧筋(16)沿着巷道(A)的长度方向弯曲斜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钢筋网架与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钢筋网架沿着巷道(A)的周向分为弧顶网架段、两侧腰网架段以及底部网架段,所述弧顶网架段、两侧腰网架段以及底部网架段之间顺序连接构成与巷道(A)轮廓吻合的柱形结构,所述弧顶网架段与两侧腰网架段之间以及两侧腰网架段与底部网架段之间均通过网架端部连接器(30)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钢筋网架与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端部连接器(30)包括第一、第二钢板(31、32),所述第一、第二钢板(31、32)上均设置有用于插接主弧筋(11)及次弧筋(14)的第一、第二插孔(33、34),所述第一、第二钢板(31、32)之间的贴合面设置有木垫板(35),所述第一、第二钢板(31、32)以及木垫板(35)之间通过连接螺栓(36)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钢筋网架与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钢板(31、32)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第一、第二钢板(31、32)的直腰边所在的直腰面与木垫板(35)的两侧面贴合,所述第一、第二插孔(33、34)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钢板(31、32)的斜腰边所在的第一、第二斜腰面(311、321) 上,所述第一、第二插孔(33、34)沿着巷道(A)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插孔(33)的孔芯连线与第二插孔(34)的孔芯连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钢筋网架与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间连接筋(17)的一端设置在主网格架中的主弧筋(11)、主纵向筋(12)以及主斜向弧筋(13)结合点位置处,所述架间连接筋(17)的另一端设置在次网格架中的次弧筋(14)、次纵向筋(15)以及次斜向弧筋(16)的结合点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57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掘装置
- 下一篇:便于监测轴力的中空注浆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