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收缩开蚝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7173.8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5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淑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1/06 | 分类号: | A47G2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朱如松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收缩 开蚝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可收缩开蚝刀。
背景技术
生蚝或者牡蛎等都是常见的贝类海产品,味道鲜美,广受人们的喜爱,为了吃到美味的贝肉,需要先将贝类打开才行,为了打开贝类的壳,目前往往采用撬的方式,且目前一般采用普通的尖刀来实现,由于贝类其两片壳闭的较紧,一般很难直接将尖刀的尖部插入到两片壳之间,极易出现打滑的情况,由于此时用力较猛,很容易出现手被贝壳划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收缩开蚝刀,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安全且方便的打开生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可收缩开蚝刀,包括刀座和刀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呈长条板状,所述刀座上开有容纳槽,所述刀身的一端铰接在刀座上且刀身能卡入容纳槽内,所述刀身的前端面上具有凸出的两个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相对设置,所述凸出部的外侧面为平面并与刀身的一侧面齐平,所述凸出部的内侧面为内凹的弧面,所述弧面的前端与凸出部的外侧面相交形成刃口,所述弧面与凸出部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自刀身的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大。
在不使用时刀身可转动卡入收缩到刀座的容纳槽内,避免危险;在需要使用时将刀身转出,将位于刀身的前端的凸出部的刃口对准生蚝的缝隙并插入生蚝内,由于弧面与凸出部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因此随着凸出部的伸入生蚝被慢慢打开。设置两个凸出部的作用是当其中一个凸出部在出现打滑未插入生蚝的情况下,另一个凸出部会抵到生蚝的壳上,避免手被划伤,因此在使用时一个凸出部起到开启生蚝的作用,另一个则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开蚝刀中,所述凸出部的外侧面呈梯形,凸出部的上底与弧面相交。该结构能在使用时避免刺伤人,且更容易撬开生蚝。
在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开蚝刀中,所述刀身的前端面上开有两卡槽,所述弧面的后端与卡槽的一侧面相接。在伸入到生蚝内时生蚝其中一片壳会卡到卡槽内,通过将一片壳定位住就能将生蚝掰开,从而完全打开,操作方便,避免出现打滑的情况。
在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开蚝刀中,所述刀身的一侧边沿设有若干刀齿,所述刀齿上均具有刃口。刀齿能在生蚝打开后将生蚝肉割下。
在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开蚝刀中,所述刀齿之间的间距大小不同。该结构能更容易切割生蚝肉。
在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开蚝刀中,所述刀座的前端具有向前延伸的抵靠部,在刀身打开时所述刀身的刀背能与抵靠部抵靠。抵靠部能增加刀身与刀座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将手搭在抵靠部上,更容易发力。
在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开蚝刀中,所述刀座上开有若干防滑槽。防滑槽能避免手和刀座出现打滑,能牢固的握紧刀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可收缩开蚝刀具有能安全且方便的打开生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出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座;11、抵靠部;12、防滑槽;2、刀身;21、凸出部;22、弧面;23、卡槽;24、刀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可收缩开蚝刀包括刀座1和刀身2,刀座1呈长条板状,刀座1上开有容纳槽,刀身2的一端铰接在刀座1上且刀身2能卡入容纳槽内,刀身2的前端面上具有凸出的两个凸出部21,两个凸出部21相对设置,两个凸出部21的外侧面均为平面并分别与刀身2的一侧面齐平,凸出部21的外侧面呈梯形,凸出部21的内侧面为内凹的弧面22,凸出部21的上底与弧面22相交形成刃口,弧面22与凸出部21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自刀身2的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大。
刀身2的前端面上开有两卡槽23,弧面22的后端与卡槽23 的一侧面相接,在伸入到生蚝内时生蚝其中一片壳会卡到卡槽23 内,通过将一片壳定位住就能将生蚝掰开。
刀身2的一侧边沿设有若干刀齿24,刀齿24上均具有刃口。刀齿之间的间距大小不同。
刀座1的前端具有向前延伸的抵靠部11,在刀身2打开时刀身2的刀背能与抵靠部11抵靠。刀座1上开有若干防滑槽12。防滑槽12能避免手和刀座1出现打滑,能牢固的握紧刀座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7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