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清灰装置的布袋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7696.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5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汪海;谭培;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清灰 装置 布袋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清灰装置的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布袋除尘是常见的除尘方法,它是一种干式高效除尘器,是利用纤维编制物制作的袋式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除尘装置。其作用原理是尘粒在绕过滤布纤维时因惯性力作用与纤维碰撞而被拦截。现有的布袋除尘技术,除尘的过程中,布袋外会黏上灰尘,降低除尘效率,所以要及时对布袋进行清灰,提高布袋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带清灰装置的布袋除尘器,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带清灰装置的布袋除尘器,包括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除尘箱的底部设有进气管,所述除尘箱的顶部设有推拉电机,所述推拉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可上下伸缩的伸缩杆,所述除尘箱内设有花板,所述花板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花板的上方为净气腔,所述净气腔与排气管相通,所述花板的下方为过滤腔,所述进气管位于过滤腔底部的侧壁上,所述过滤腔内设有一端开口的筒状的滤袋,所述滤袋的底部设有端盖,所述滤袋的开口通过压环压于花板的出气孔外围,使滤袋内腔与净气腔相通,所述滤袋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呈均布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轴线与滤袋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伸缩杆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摇杆,伸缩杆、支撑杆及摇杆之间相互铰接形成双摇杆机构,所述伸缩杆上缩时,摇杆与伸缩杆的铰接点高于摇杆另一端与支撑杆的铰接点。
上述结构中,废气从除尘箱底部的进气管进入过滤腔,通过过滤腔内的滤袋进行除尘,滤袋端部通过压环实现与花板的密封,保证了废气不会通过滤袋与花板的缝隙进入滤袋腔体内,干净的气体进入滤袋腔体通过净气腔排出,粉尘等物质留在滤袋外部,当粉尘到达一定的量时,会堵塞滤袋的过滤孔,甚至一些粉尘由于气压作用进入滤袋的过滤孔内。当伸缩杆向下伸出时,伸缩杆、支撑杆及摇杆之间相互铰接形成双摇杆机构,支撑杆抵于端盖上阻止支撑杆位移,此时通过摇杆的摆动推动支撑杆沿滤袋的径向方向扩张撑开滤袋,使滤袋间隙扩大,便于灰尘的落出;当伸缩杆上移时,摇杆反向摆动,支撑杆收缩使滤袋直径恢复初始大小,同时伸缩杆、支撑杆及摇杆之间相互铰接形成的双摇杆机构可在滤袋受压过滤时为滤袋内壁提供良好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内设有可逆转的风机。
上述结构中,风机逆转将外部气体吸收进净气腔内进入滤袋,有助于除去滤袋外部的粉尘颗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腔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粉尘颗粒的螺堵。
上述结构中,螺堵的设置能将过滤腔内的粉尘颗粒及时排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比现有的布袋除尘器,本实用新型的布袋除尘器结构简单,除粉尘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清灰装置的布袋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意:1-除尘箱;11-排气管;111-风机;12-进气管;13-花板;131-出气孔;14-净气腔;15-过滤腔;151-滤袋;152-端盖;153-压环;154-支撑杆;155-摇杆;156-螺堵;2-推拉电机;21-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带清灰装置的布袋除尘器,包括除尘箱1,所述除尘箱1的顶部设有排气管11,所述除尘箱1的底部设有进气管12,所述除尘箱1的顶部设有推拉电机2,所述推拉电机2的电机轴上设有可上下伸缩的伸缩杆21,所述除尘箱1内设有花板13,所述花板13上设有若干出气孔131,所述花板13的上方为净气腔14,所述净气腔14与排气管11相通,所述花板13的下方为过滤腔15,所述进气管12位于过滤腔15底部的侧壁上,所述过滤腔15内设有一端开口的筒状的滤袋151,所述滤袋151的底部设有端盖152,所述滤袋151的开口通过压环153压于花板13的出气孔131外围,使滤袋151内腔与净气腔14相通,所述滤袋151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呈均布设置的支撑杆154,所述支撑杆154轴线与滤袋151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伸缩杆21与支撑杆154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摇杆155,伸缩杆21、支撑杆154及摇杆155之间相互铰接形成双摇杆机构,所述伸缩杆21上缩时,摇杆155与伸缩杆21的铰接点高于摇杆155另一端与支撑杆154的铰接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7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