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来水处理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8542.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程梅;常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波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6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来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来水处理加药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处理中经常需要加药,例如在目前的自来水处理中,很多采用加入次氯酸钠作为产生氯气的来源以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其加入量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均匀性是水处理工艺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次氯酸钠的加入常常通过管路中直接加入,目前的常见的是在管路上设置联通加药系统的中心加药管,中心加药管的出口位于管路中心,由于在管路中中心水的流速最大,靠水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吸力”使中心加药管中的药物流出及被带着,在后续的过程中在径向截面上逐渐扩散使药物分散到水体中各处,这种加药方式依赖水的流速和扩散使药物向水体各处分散,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在水体各部分产生药物浓度差,有的地方过量、有的地方缺少,使水处理效率降低,工艺不稳定,出水水质也会受到影响,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989124.1公布了一种管道多点加药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的问题,但其依靠多个加药管实现加药的均匀性,以次氯酸钠为例,在实践中次氯酸钠管路在输送过程中容易生成粘稠的碱性物附着在管壁上,使管路发生堵塞,这种多个多管路加药的方案显然增加了管路堵塞的可能性,一旦某个管路堵塞,更易引起加药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自来水处理中管道加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来水处理加药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自来水处理加药装置,包括输水管,在输水管壁上穿设有中心加药管,:所述的中心加药管端部位于输水管圆心,中心加药端部具有斜切口,所述的斜切口背对水流方向,在中心加药管前的输水管壁上同心连接有锥形筒,中心加药管紧挨锥形筒的末端,锥形筒的大口部外径与输送管内径相等,锥形筒的小口部内径为输水管内径的0.7-0.9倍,锥形筒末端与输水管内壁之间封闭,在中心加药管的后部输水管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上下方向的紊流杆,所述的多根紊流杆位于同一截面上,紊流杆与中心加药管的距离小于等于0.5米;所述的多根紊流杆分为连接在输水管上半壁的上梳状紊流杆和连接在输水管下半壁的下梳状紊流杆,上梳状紊流杆下端和与下梳状紊流杆上端相交叉,交叉部分的长度为输水管直径的0.2-0.4倍,交叉部分的中线位于输水管中心;锥形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孔,在多个孔内均镶嵌有耐磨陶瓷。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在中心加药管前设置了锥形筒,锥形筒使通过其末端的水流速度加快一更好的从中心加药管中携带走药物,在中心加药管后设置紊流杆,可以很好的使药物在水流截面上均匀分布,本装置可以使水处理工艺温度,水处理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紊流杆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锥形筒壁展开后镶嵌陶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波,未经高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8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