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钎焊顶盖精定位料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8658.9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林;张锁军;陈涛;莫洁初;聂海杰;农胜隆;林澎;周胜飞;孙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3 | 代理人: | 周小芹 |
地址: | 54561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钎焊 顶盖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激光钎焊顶盖精定位料框机构。
背景技术
车身顶盖采用激光钎焊是近年普遍应用的连接方式,但是车身顶盖作为车身外观件,尤其是白色车身顶盖,对外观质量要求非常高。在车身顶盖钎焊加工过程中,焊装线一般采用机器人抓取车身顶盖焊接的自动化线体,因此对车身顶盖自动上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满足定位准确、操作轻便、机构简单等要求。申请公布号为CN 10392102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精准叠放工件的料架”,该料架虽然可以实现可分层放置多个工件、占用面积小、方便空间布置的特点,但仍不能实现定位准确、操作轻便的要求,而且各个支撑块是通过自重及连杆控制其旋转及旋转的角度,结构不太可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位准确、机构简单、操作轻便、结构可靠的激光钎焊顶盖精定位料框机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钎焊顶盖精定位料框机构,包括放置有车身顶盖的精定位料框和地面举升机构,所述的地面举升机构嵌入至精定位料框的底部中,地面举升机构的输出端与精定位料框的底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精定位料框包括料框底座、分别安装在料框底座上的至少两根定位立柱,所述的定位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多个呈L形结构的托块,该多个托块分别通过旋转轴沿竖向分层安装在立柱本体上;所述的托块包括用于支承车身顶盖的第一托边和用于触发上一层托块旋转的第二托边,托块的整体重心设在靠近第二托边的一侧,在托块的第一托边和第二托边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限制托块因受力旋转角度的定位销Ⅰ,在最底层的托块的第二托边底侧设置有限制托块因自重旋转角度的定位销Ⅱ,相邻上下两层之间的托块的安装距离小于托块第二托边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料框底座上还安装有定位栏杆。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料框底座的底部还安装有V形导轨,并在料框底座上安装有与V形导轨极限位置相对应的到位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料框底座的底部还安装有定向轮以及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地面举升机构包括底部安装架、传感器、气缸,底部安装架固定在地面上,底部安装架与料框底座的底部相配合,底部安装架上还安装有与V形导轨相配合的滚轮组件;所述的传感器、气缸分别安装在底部安装架上,气缸的输出端与料框底座的底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底部安装架包括底座架、传感器支架、安装架;所述的底座架固定在地面上,传感器支架、安装架分别安装在底座架上,传感器支架上安装有所述的传感器,安装架上通过滚轮安装轴安装有所述的滚轮组件,所述的气缸固定在底座架上。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激光钎焊顶盖精定位料框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定位准确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置有车身顶盖的精定位料框和地面举升机构,其中地面举升机构嵌入至精定位料框的底部中,地面举升机构的输出端与精定位料框的底部相配合。使用时,将车身顶盖放置在精定位料框上,该精定位料框能使车身顶盖精准放置在其上;再人工将装满车身顶盖的精定位料框推到地面举升机构,通过地面举升机构举升实现精定位料框的XYZ三向精定位,完成以上动作后,机器人抓手来抓取车身顶盖到下一工序。因此,本机构通过精定位料框与地面举升机构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精定位料框的准确定位。
具体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精定位料框包括料框底座、定位立柱,其中,定位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多个呈L形结构的托块、定位销Ⅰ、定位销Ⅱ,该多个托块分别通过旋转轴沿竖向分层安装在立柱本体上;通过托块、旋转轴、定位销Ⅰ、定位销Ⅱ和立柱本体的相对尺寸进行控制,实现车身顶盖与精定位料框之间的XYZ三向精准定位。
此外,所述的料框底座的底部还安装有V形导轨,并在料框底座上安装有到位挡块。而且所述的地面举升机构包括底部安装架、传感器、气缸,底部安装架与料框底座的底部相配合,底部安装架上还安装有与V形导轨相配合的滚轮组件;气缸的输出端与料框底座11的底部相配合。当装满顶盖的精定位料框通过V型导轨和滚轮组件、到位挡块实现初定位后,通过气缸举升实现精定位料框与整个工位(机器人抓手)的精确定位。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精准,满足了机器人抓手从料框中取出车身顶盖的精度要求。
2. 结构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未经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8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