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烛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3600.3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5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鑫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柱 烛筒 本实用新型 固定机构 艾柱燃烧 防护作用 燃烧过程 上下两端 有效实现 烫伤 侧壁 触碰 开口 点燃 燃烧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烛,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所述烛筒内设置用于固定艾柱的第一固定机构,艾柱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后,艾柱的顶端位于所述烛筒顶端±2cm的范围内。艾柱顶端高出或低于所述烛筒顶端一定距离,从而有效实现艾柱被点燃后大部分或全部在烛筒内,一开始或者艾柱燃烧很短一段时间后,烛筒侧壁即可对燃烧的艾柱形成有效防护作用,避免在燃烧过程中,造成触碰烫伤或艾柱断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倒流烟艾柱的艾烛。
背景技术
艾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其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是一种通过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通过物理和药理的复合作用起到治病强身调节免疫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在具体使用中,人们通常采用手持艾条或者将艾条、艾柱放置于艾灸盒中固定于患者的身体穴位之上。上述方式相对都比较繁琐和不便,随着市场的需求和艾灸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比较流行的艾烛,采用中心具有孔的倒流烟艾柱,点燃时,产生下沉的艾烟,携带艾热作用于人体穴位,艾烟及艾热在人体穴位表面团聚,艾烛以其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成本低等特点,迅速被市场接受和认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艾烛为一个圆锥形的腔体,在其顶部插上倒流烟艾柱,如公告号为CN 201304085Y公开的实用新型艾烛结构,该种结构的艾烛,在艾柱燃烧的整个过程中,艾柱都是暴露着的,给灸者的活动带来极大不便,既容易烫伤别人,也容易烫伤自己,还容易将艾柱碰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此种结构的艾烛,艾柱在燃烧之后,形成的艾灰容易散落到灸者皮肤或衣物上,既容易造成污染,又容易造成烧烫伤等情况发生,在日常灸疗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艾烛,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对灸者或他人造成烧烫伤或艾柱被碰断折断等情况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艾烛,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所述烛筒内设置用于固定倒流烟艾柱的第一固定机构,艾柱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时,艾柱的顶端与所述烛筒顶端的高度差在±2cm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所述高度差在±1cm或±5mm范围内效果更佳。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艾柱。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为设置在烛筒内的隔板或支架,所述隔板或支架上设置有底部开口的艾柱插槽。
所述隔板上于所述插槽周围布设有通孔。
所述插槽侧壁布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与所述底部开口连通的缺口,使插槽下部形成卡爪结构。
所述插槽内壁布设有胀紧棱。
所述烛筒设置有用于将艾烛固定于灸者身体上的第二固定机构。
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采用固定带和/或粘贴法兰环。
所述粘贴法兰环与所述烛筒交界处布设有排烟孔。
所述粘贴法兰环包括与所述烛筒连接的法兰环和设置在法兰环底面的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上布设有缺口,形成排烟孔。
所述烛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散热防烫机构。
所述散热防烫机构包括部分或全部布设于筒壁上的褶皱或散热片或凸棱或波纹或凸点。
所述波纹为横纹、竖纹、斜纹、螺旋纹、断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烛筒为圆筒、扁筒、方筒、椭圆筒、多边形筒、多弧面筒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烛筒的侧壁布设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鑫,未经宋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3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眼器
- 下一篇:一种内循环无烟净化艾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