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充气开关柜气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3959.0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李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充气 开关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充气开关柜气室。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的气体绝缘开关柜虽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全性好、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等优点,但也面临着发热损耗难以准确全面预见和检测,电流密度过大,发热损耗大,不易散热等难题,进而对发电厂与变电站的运行安全造成隐患,而气箱内部的加强筋结构一般都是简单拼凑然后用激光焊接在气箱内部,这就极大影响了气箱内部气体热对流散热所走的途径,进而影响整个开关柜体内部的散热。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高压充气开关柜气室,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充气开关柜气室,其在开关柜气箱最大变形满足设计要求下,优化气箱内部散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压充气开关柜气室,包括拼接气箱所用的不锈钢板、加强筋以及充填在气箱内的绝缘气体;加强筋安装在气箱顶部及侧部的内表面,分别为顶部加强筋和侧部加强筋,顶部加强筋上设有进气口,侧部加强筋上设有出气孔,顶部加强筋两端设有凹槽,侧部加强筋通过凹槽与顶部加强筋连通。
进一步,侧部加强筋的端部对口凹槽。
进一步,侧部加强筋的一端设有开槽,侧部加强筋开槽的一端插入凹槽中。
进一步,进气口设在顶部加强筋的中部,出气孔设在侧部加强筋的中部。
进一步,进气口设在顶部加强筋的中部。
进一步,出气孔设在侧部加强筋的中部。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顶部加强筋与侧部加强筋连通,可以促进气箱内部气体更好的循环,使气箱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均匀,避免因出现气箱内部关键点局部温度过高而无法通过安规测试,而只能增大气箱尺寸来解决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使得气箱尺寸更小,结构更合理,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部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部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气箱加强筋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标号说明
不锈钢板1 加强筋2顶部加强筋21 侧部加强筋22
进气口3 凹槽4出气孔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高压充气开关柜气室,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拼接气箱所用的不锈钢板1、加强筋2以及充填在气箱内的绝缘气体。
加强筋2安装在气箱顶部及侧部的内表面,分别为顶部加强筋21和侧部加强筋22。如图2所示,侧部加强筋22上设有出气孔5,如图3所示,顶部加强筋21上设有进气口3,顶部加强筋21两端设有凹槽4,侧部加强筋22通过凹槽4与顶部加强筋21连通。
在实施例一中,侧部加强筋22的端部对口凹槽4(即侧部加强筋22的端部刚好和凹槽4对接),这样,顶部加强筋21和侧部加强筋22相互连通。
在实施例二中,侧部加强筋22的一端设有开槽,顶部加强筋21凹槽4的宽度大于侧部加强筋22开槽的宽度,因此,侧部加强筋22开槽的一端插入凹槽4中,从而使顶部加强筋21和侧部加强筋22相互连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体对流的效果,进气口3设在顶部加强筋21的中部,出气孔5设侧部加强筋22的中部。当然,进气口3和出气孔5也可设置在靠近顶部加强筋21和侧部加强筋22端口的部位。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气箱内部载流导体产生热量,由内部气体通过热对流带走热量,由于局部气体温度较高,热气体往上运动,然后通过顶部加强筋21进气口3进入顶部加强筋21内部,再通过顶部加强筋21端部开的凹槽4进入侧部加强筋22,最后由侧部加强筋22中部的出气孔5流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能提高气箱内部绝缘气体的内部环流,降低内部结构局部高温现象,极大得提高了开关柜的安全性能,又节省了材料,还为开关柜解决温升问题小型化提供可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3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