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4610.9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田惠文;马荣全;陈新喜;王俊佚;任思澔;陈华;张双龙;孙旻;王国欣;施晓盼;缑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装配式 型钢 混合 围护 适应性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中支护结构,特指一种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开发强度和面积的增加,其地下空间的平面形状将随周边的环境变化而变化,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或弧形,平面尺寸较大等情况,这给基坑支护工程带来了许多难题。相对于一个平面尺寸较小的矩形基坑,不规则的多边形大尺寸基坑,其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其布撑的难度很高,常会引起受力与变形不均,以及变形难以控制的困难。对于较小尺寸的矩形平面基坑支护,常采用的内支撑结构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桁架式结构和型钢桁架式结构。而对不规则的、大尺寸平面基坑支护,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桁架式内支撑结构,它具有支护刚度高,布撑能随边界形状变化等优点,但有施工工期较长,基坑开挖困难,支撑材料不可复用,支护成本较高,支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理难等问题;而型钢结构支撑虽然具有施工方便,不需要养护,施工工期短,支护成本低、材料可以复用等优点,但也有支护刚度不高,边界形状不规则时难以布撑等不足,不适用于大尺寸平面基坑或不规则平面的基坑支护。
对于大型深基坑的支护,为解决上述单独采用混凝土支撑和单独采用型钢支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凝土支撑与型钢支撑组合的支护方式,这样能够使得支护结构在具有混凝土支撑的优势的同时也能够具有型钢支撑的优势,但是,由于基坑的围护桩施工精度较低,难以满足高精度要求的钢围檩的安装,导致钢围檩安装困难及安装质量不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解决由于基坑的围护桩施工精度较低难以满足高精度要求的钢围檩的安装而导致的钢围檩安装困难及安装质量不高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包括:
固设于围护桩上、且供承托钢围檩的支撑架;
埋设于混凝土围檩端部并与所述钢围檩端部固定连接的埋板;以及
浇筑形成于所述围护桩和所述钢围檩之间的混凝土结构。
采用适应性连接节点,能够解决由于基坑围护桩施工精度较低难以满足高精度要求的钢围檩的安装的问题,在钢围檩和围护桩之间浇筑形成混凝土结构,将围护桩与钢围檩间的间隙填充,能够提高围护桩与钢围檩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支护要求,另外由于钢围檩与围护桩之间仅存在压力的受力模式,浇筑混凝土填充间隙对受力不会产生影响,能够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连接节点为型钢支撑与混凝土支撑的组合支护方式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包裹有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与所述围护桩之间、所述混凝土结构与所述钢围檩之间均设有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离层为塑料薄膜。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埋板与所述混凝土围檩贴合的面上固设有多个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围檩内的预埋筋。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埋板与所述钢围檩的端部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牛腿和将所述牛腿固定连接于所述围护桩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牛腿包括竖杆、与所述竖杆顶端垂直连接的横杆以及斜向连接于所述竖杆和所述横杆的斜拉杆,所述竖杆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围护桩,所述横杆之上承托连接所述钢围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装配式型钢混合围檩与围护桩的适应性连接节点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4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