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风力发电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6030.3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8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凌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4 | 分类号: | H02J7/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风力发电机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控制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风力发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整个发电系统中,控制器是核心部件,风力发电控制器是专门为风能发电系统设计的智能型控制器,不仅能够高效率地转化风力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而且还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功能,因此控制器的平稳、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风力发电机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上连接有输出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以及保护模块,所述的存储模块连接有单片机;所述控制器的壳体前侧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连接在主控模块上;所述控制器的壳体前侧设有LCD液晶显示装置,LCD液晶显示装置与所述的存储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有散热基座,散热基座为矩形盒状,散热基座的侧板上设有矩形环状的安装腔,且在安装腔内设有引流管,引流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位于散热基座的一侧板上,引流管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引流口、第二引流口,第一引流口位于散热基座一长侧板的一端,第二引流口位于散热基座另一长侧板的另一端;
所述散热基座内横向设有散热板,散热板为矩形盒状,散热板的腔室内设有呈S形弯曲的散热管,散热管的进液口与第一引流口连接,散热管的出液口与第二引流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由上下两层板连接形成,下层板的中部分布有第一定位柱,下层板的两侧分布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呈S形弯曲的散热管通过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实现在散热板的下层板上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的高度低于引流管,引流管的第一引流口、第二引流口向下延伸分别与散热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口与散热管的进液口通过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第二引流口与散热管的出液口通过第二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器上壳体上装设有LCD液晶显示装置,当风力发电机工作时,LCD液晶显示装置会实时显示存储模块的浮充电压和充电电流,且通过LCD液晶显示装置上的接口与PC机连接,在PC机上通过监控软件可了解控制器内部各模块的运行情况;控制器的底部设计了散热基座,通过散热基座内壁上设置的引流管以及散热板上的散热管实现对控制器的全面散热,降低了控制器的热损耗,使控制器运行更加平稳、高效,满足了人们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基座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序号:控制器1、主控模块11、输出模块12、存储模块13、第一引流口14、保护模块15、单片机16、通讯模块17、LCD液晶显示装置18、散热基座2、进液口21、出液口22、引流管23、第一引流口24、第二引流口25、散热板3、散热管31、第二定位柱32、第一定位柱3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多功能风力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器1上设有主控模块11,主控模块11上连接有输出模块12、存储模块13、通讯模块17以及保护模块15,保护模块15上设有防雷装置和电压自动刹车装置;存储模块13连接有单片机16;控制器1的壳体前侧安装有调节装置14,调节装置连接在主控模块1上;控制器1的壳体前侧设有LCD液晶显示装置18,LCD液晶显示装置18与存储模块13连接;
控制器1的底部设有散热基座2,散热基座2为矩形盒状,散热基座2的侧板上设有矩形环状的安装腔,且在安装腔内设有引流管23,引流管23的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均位于散热基座2的一侧板上,引流管23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引流口24、第二引流口25,第一引流口14位于散热基座2一长侧板的一端,第二引流口25位于散热基座2另一长侧板的另一端;
散热基座2内横向设有散热板3,散热板3为矩形盒状,散热板3的腔室内设有呈S形弯曲的散热管31,散热管31的进液口与第一引流口24连接,散热管31的出液口与第二引流口2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凌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凌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6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考前心理咨询车
- 下一篇:X射线管组件及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