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与安装的水泥涵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8972.5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8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市强发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53 | 分类号: | F16L9/153;F16L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移动 安装 水泥 涵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移动与安装的水泥涵管,属于涵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涵管又称金属波纹管涵、金属波纹涵管、钢波纹管涵、钢波纹板通道、金属波纹板通道、波纹钢管。涵管指一种埋设于地表以下的管道,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俗称水泥管。小型涵管也有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在全段围堰堤坝下作引水管道,在一般情况下作输水管道。中国大部分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管道,多用水泥管作涵管。水泥涵管生产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内外模拼装浇注法、旋模浇注法和悬辊水泥制管机辊压离心制管法。宜选用强度不低于32.5级的快硬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管道,多用水泥管作涵管。
涵管指一种埋设于地表以下的管道,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俗称水泥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管道,多用水泥管作涵管。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预制涵管在公路、铁路、电力通道、水利过水通道中广泛应用,就目前涵管施工来说,普通涵管起吊通常将绳索缠绕在管体上,很容易滑落,且需要器械进行拖动,移动困难,并且将管体放置后容易发生滚动,不能很好完成涵管的对接,降低对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与安装的水泥涵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普通涵管起吊通常将绳索缠绕在管体上,很容易滑落,且需要器械进行拖动,移动困难,并且将管体放置后容易发生滚动,不能很好完成涵管的对接,降低对接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于移动与安装的水泥涵管,包括管体、凸圈、卡板、管头、卡腔和内腔,所述的管体外壁上设有凸圈,所述管体右端设有管头,管头上设有卡板,所述的管体中的内腔左侧外壁上设有卡腔。
优选的,所述管头的直径与内腔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管头的长度为管体长度的五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管头上设有四个卡板,四个卡板在管头上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卡板的高度为管体壁厚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卡板与卡腔相连接,卡板的长度与卡腔的深度相等,卡板的高度与卡腔的高度相等,卡腔在内腔上设有四个,且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凸圈在管体上设有两个,凸圈高度与管体壁厚相等,两个凸圈间距为管体长度的三分之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移动与安装的水泥涵管,结合现有的水泥涵管进行创新设计,考虑到目前水泥涵管在移动时困难,在水泥涵管上设有凸圈,以便移动,同时通过凸圈防止器械在调动水泥涵管时,防止绳索的脱落,增加安全性,再利用卡板与卡腔相连接,增加连接速度,提高涵管对接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现场施工速度快,节约施工时间,一次成型直接安装到位,减少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便于维修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1、管体,2、凸圈,3、卡板,4、管头,5、卡腔,6、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与安装的水泥涵管,包括管体1、凸圈2、卡板3、管头4、卡腔5和内腔6,所述的管体1外壁上设有凸圈2,所述管体1右端设有管头4,管头4上设有卡板3,所述的管体1中的内腔6左侧外壁上设有卡腔5,所述管头4的直径与内腔6的直径相等。所述管头4的长度为管体1长度的五分之一,所述管头4上设有四个卡板3,四个卡板3在管头4上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卡板3的高度为管体1壁厚的二分之一,所述卡板3与卡腔5相连接,卡板3的长度与卡腔5的深度相等,卡板3的高度与卡腔5的高度相等,卡腔5在内腔6上设有四个,且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凸圈2在管体1上设有两个,凸圈2高度与管体1壁厚相等,两个凸圈2间距为管体1长度的三分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市强发管业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市强发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8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式玻璃夹砂管
- 下一篇:一种隔热双通道PP‑R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