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井钻井井底降压提速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9183.3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3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鑫;任威严;纪国栋;查永进;王灵碧;邱心明;韩树;张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19/08 | 分类号: | E21B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叶轮 钻井液 固相颗粒 机械钻速 深井钻井 进液口 直通口 降压 螺纹 提速 深井 本实用新型 分离钻井液 对称沟槽 井底压差 出液口 缓冲口 喷射口 支撑杆 钻头 喷出 压持 钻具 地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井钻井井底降压提速工具,主要由进液口、直通口、支撑杆、螺旋叶轮、沟槽、排固缓冲口、出液口和螺纹组成。该工具主要作用是解决深井井底钻井液密度高,压持效应严重,机械钻速低的特点。其实现过程如下:该工具通过螺纹与上下钻具连接;从地面注入地下的钻井液经过工具时,一部分直接通过直通口流入钻头;一部分通过进液口后冲击螺旋叶轮,旋转的螺旋叶轮利用离心力分离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固相颗粒通过对称沟槽的收集及上部钻井液的推力,通过排固喷射口喷出工具外。该工具能有效降低深井井底压差效应,提高机械钻速,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井钻井井底降压提速工具,属于石油、天然气钻井的配套装置,尤其是能够降低深井井底钻井液密度,减轻钻头磨损,提高钻井速度,延长钻头寿命。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浅层油气资源的减少,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向深井转变。深部地层钻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油气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但深部钻井所受地层压力大,所需钻井液的密度大,高密度钻井液极大的影响机械钻速,这也成为深井钻井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钻井过程的不断进行,钻井深度的不断增加,需要在钻井液中加入像重晶石之类的加重材料,用来提高钻井液的密度,以达到稳定井壁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室内试验和钻井实践证明,提高钻井液密度,会增加井内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将使钻速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井底压差对刚破碎的岩屑有压持效应,阻碍井底岩屑的及时清除,影响钻头的破岩效率,机械钻速下降,钻头磨损加剧。
根据大量现场钻井数据表明,钻井液中固相含量是影响钻井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增加会导致机械钻速的降低。有研究表明,固相含量每提高7%,机械钻速就会下降到原来钻速的一半。所以严格控制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对保证优质快速钻井有着直接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深井钻井井底降压提速工具,该工具针对深井井底压力大,所用钻井液密度高等特点进行设计,在深井井底近钻头处分离钻井液中的部分固相颗粒,通过降低进入钻头的钻井液的密度,而降低深井井底的压持效应,减少重复破碎,降低喷嘴磨损,能够有效提高机械钻速和延长钻头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深井钻井井底降压提速工具由进液口1、直通口2、支撑杆3、螺旋叶轮4、沟槽5、排固缓冲口6和出液口7组成。
深井钻井井底降压提速工具是内部加厚的结构,钻井液从地面加压泵入地下,并自上部钻杆经中间的进液口流入工具,进液口与工具壁之间的加厚部分均匀开有四个直通口,每相邻两个直通口在平面上成90°角,直通口从上往下贯穿工具壁,直通口内的钻井液与工具内的钻井液相互隔离,经直通口流动的钻井液直接流入钻头,直通口的作用是减少流动钻井液的压力损耗及降低摩擦阻力。
高压高速的钻井液冲击螺旋叶轮,并带动螺旋叶轮高速旋转,螺旋叶轮的中轴连接轴承并由支撑杆固定在进液口和出液口,钻井液通过螺旋叶轮的高速旋转后,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受到离心力作用后,旋转速度高于液相钻井液并紧贴加厚的工具壁,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通过离心力作用被高速运移到对称的沟槽内;沟槽在加厚的工具壁自上而下逐渐加深加宽,最终在加厚的工具壁外表面形成一个孔眼;对称的沟槽能够显著提高清除固相效率,而液相向下继续运移,并且带动沟槽内收集的固相颗粒向下运移。
沟槽底部的孔眼与工具壁外的排固缓冲口连接,钻井液中的固相经排固缓冲口喷射排出管外;经固液分离后的钻井液由出液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分离部分深井井底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能够有效降低深井井底的压持效应;(2)通过降低深井井底的压持效应,能够在提高50%的机械钻速,为优质快速的钻井效率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91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油杆悬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力式连续加压送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