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碱式滴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0843.X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3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良;饶承冬;叶浪;白稚子;林灵;杨娟;李树红;刘耀文;刘红;苏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18 | 分类号: | G01N3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25000 四川省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滴定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定管,具体为一种新型碱式滴定管,属于实验仪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碱式滴定管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滴定仪器,只能用于碱性溶液,可用于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等,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绝对禁止用碱式滴定管装酸性及强氧化性溶液,以免腐蚀橡皮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剂液体,碱式滴定管使用前,首先应检查活塞与活塞套是否配合紧密,如不密合将会出现漏水现象,则不宜使用,其次应进行充分的清洗。
目前碱式滴定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碱式滴定管没有设置盖子,容易造成管体内溶液的挥发,有的没有设置PH值检测器,不能检测管体内溶液的PH值,有的没有设置侧管,高于刻度的溶液不方便倒出,且倒出时容易造成溅洒,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碱式滴定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碱式滴定管,包括进液口、滴定管、PH值检测器、阀门、玻璃珠、出液口、盖子、侧管、导管、管体、调节钮和滴头;所述滴定管顶部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下侧设置有进液口,且所述进液口呈喇叭状,所述进液口底部连接有管体,且所述管体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管体下侧设置有阀门,且所述阀门上下口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阀门内部设置有玻璃珠;所述阀门一端设置有调节钮,且所述调节钮可调节滴头滴定速度;所述管体一侧设置有侧管,且所述侧管与零刻度线平行,所述侧管一端连接有导管;所述管体另一侧设置有PH值检测器,且所述PH值检测器一侧设置有探头;所述阀门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下侧设置有滴头,且所述滴头与出液口通过橡胶管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倾倒溶液至滴定管内,防止溶液溅洒,所述进液口呈喇叭状。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直观的观察管体内溶液的剂量,所述管体一侧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为了使高于零刻度的溶液快速的排出,所述侧管与零刻度线平行。
进一步的,为了可调节管体内溶液流入出液口流量,所述调节钮可调节滴头滴定速度。
进一步的,为了使管体与阀门密封良好,防止溶液溢出,所述阀门上下口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为了精确的检测管体内溶液的PH值,防止溶液损坏,所述PH值检测器一侧设置有探头。
进一步的,为了使滴头滴出的溶液保持一定的滴定速度,所述滴头与出液口通过橡胶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滴定管结构连接紧凑,使用简单,进液口呈喇叭状,便于倾倒溶液至滴定管内,防止溶液溅洒,导管可将高于刻度线溶液快速排出,阀门为耐碱树脂阀门,耐腐蚀,提高阀门使用寿命,阀门上下口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圈,内部设置有玻璃珠,可通过调节钮控制溶液流入出液口流量,PH值检测器用于检测管体内部溶液的PH值,防止溶液变质,达不到滴定要求,进液口上侧设置有盖子,防止溶液挥发,PH值检测器一侧设置有探头,探头伸入管体内部,出液口与滴头通过橡胶管连接,工作时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液口示意图;
图中:1、进液口,2、滴定管,3、PH值检测器,4、阀门,5、玻璃珠,6、出液口,7、盖子,8、侧管,9、导管,10、管体,11、调节钮,12、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0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