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坯轧机压下系统的集油罩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1745.8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8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昌;杨柱;蒋少东;汲康康;来江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8/00 | 分类号: | B21B28/00;B21B3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8 | 代理人: | 曹淑敏 |
地址: | 056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压下 系统 集油罩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坯轧机压下系统的集油罩结构,尤其是型钢开坯轧机压下系统的集油罩连接结构,属于型钢轧机压下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型钢线开坯轧机压下系统是机械结构,采用电机涡轮蜗杆传动、丝杆上下运动来实现上轧辊的压下和提升动作。涡轮蜗杆和丝杆采用稀油集中润滑方式,丝杆下部是集油罩和防轧卡油缸,集油罩与牌坊间用波纹罩连接,波纹罩将丝杆包围在密封的润滑空间内。
现场使用过程中,由于压下丝杆升降速度非常快,波纹罩内稀油难以及时回流,导致波纹罩下部形成鼓肚和交变变形,造成波纹罩磨漏损坏,润滑油泄漏,污染环境,增加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坯轧机压下系统的集油罩连接结构,增加润滑油的存储空间,加速筒体内润滑油的外排,防止润滑油回流不及时造成波纹罩下部形成鼓肚变形,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开坯轧机压下系统的集油罩连接结构,包含防轧卡油缸、波纹罩、回油管、下法兰、筒体和上法兰,筒体的一侧通过上法兰与波纹罩固定连接,筒体的另一侧通过下法兰与防轧卡油缸固定连接,筒体上设有两个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回油主管道连通。
所述回油管出口方向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
所述下法兰和上法兰分别焊接在筒体的两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筒体主要存储回流不及时的润滑油,通过增加筒体的高度,加大润滑油的存储空间和回流速度,增加润滑油的回流静压。另外,筒体上的两条回油管,加速了筒体内润滑油的外排,避免了波纹罩形成鼓肚变形磨漏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润滑油的回流静压,加速了筒体内润滑油的外排,杜绝了因润滑油回流不及时造成的波纹罩下部形成鼓肚变形磨漏损坏,彻底解决了开坯轧机压下系统的漏油问题,减少了污染环境,降低了润滑油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图;
图中:防轧卡油缸2、波纹罩3、回油管4、下法兰5、筒体6、上法兰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一种开坯轧机压下系统的集油罩连接结构,包含防轧卡油缸2、波纹罩3、回油管4、下法兰5、筒体6和上法兰7,筒体6的一侧通过上法兰7与波纹罩3固定连接,筒体6的另一侧通过下法兰5与防轧卡油缸2固定连接,筒体6上设有两个回油管4,所述回油管4与回油主管道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法兰5和上法兰7分别焊接在筒体6的两侧,上法兰7与波纹罩3通过螺栓相连,下法兰5与下部的防轧卡油缸2通过螺栓相连。筒体6和波纹罩3共同构成压下丝杆的密闭润滑空间。
筒体6上的两个回油管4的方向相同,回油管4由∮60.3mm的钢管和带管螺纹的接头焊接而成,其出口方向的轴线与水平面成3°夹角,以利于润滑油从筒体6中流出。
在开坯轧机压下系统丝杆升降极限行程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尽量增加筒体6的高度,既保证丝杆升降极限行程空间需要,又增加了回流不及的润滑油的存储空间和高度,增加了润滑油的回流静压,以保护波纹罩3和利于润滑油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1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图板前处理装置
- 下一篇:冷轧机的轴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