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性可控的固定化酶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2864.5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8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屹;马原;韩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他(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0 | 分类号: | C12M1/40;C12M1/3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薛海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可控 固定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化酶反应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可控的固定化酶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目前固定化酶反应器有间歇式搅拌反应器、连续活动搅拌反应器、填充床、流化床、轮回反应器等几大类型,但是普遍存在酶固定化反应效率低、酶固定化后活性降低、使用范围减小等的问题,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可控的固定化酶反应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液能够与固定化酶充分接触,反应效率高,且能够有效避免酶的活性下降和其寿命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性可控的固定化酶反应装置,包括圆筒形外壳、盖体、电机、旋转轴、进料管以及出料管,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圆筒形外壳的中心轴线上,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圆筒形外壳底部及盖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其中一端伸出所述圆筒形外壳底面外与所述电机相连,另一端设有方形多孔扇片,所述多孔扇片两侧对称设有多孔圆片;所述多孔圆片的中心设置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多孔扇片及多孔圆片表面上附着有固定化酶。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卡条,所述多孔扇片端部设有与所述卡条相匹配的凸起,用于将多孔扇片卡合在所述旋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圆片的中心位置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环向设有多个多孔扇片,所述多孔扇片均匀环绕旋转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轴向设有多组多孔扇片,每组多孔扇片两侧均设有所述多孔圆片。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轴向孔道,所述孔的形状和大小与旋转轴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形外壳外侧设有恒温水浴控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安装pH和温度检测器的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采用螺栓或卡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圆筒形外壳底部及盖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多孔扇片及多孔圆片配合,无需使用单独的搅拌器,反应液能够与固定化酶充分接触,反应效率高;2、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固定化酶因碰撞而碎裂和磨损,从而有效避免酶的活性下降和其寿命降低的问题;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各部件均可拆卸,便于维护,且可灵活调节所需酶量、保持连续进料出料作业,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性可控的固定化酶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稳定性可控的固定化酶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孔圆片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扇片与旋转轴连接截面图;
图中:1、圆筒形外壳;2、盖体;3、电机;4、旋转轴;5、进料管;6、出料管;7、多孔扇片;8、多孔圆片;9、卡条;10、凸起;1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他(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美他(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2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蜜中微生物的培养箱
- 下一篇:一种细胞及器官体外3‑D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