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部件锻造系统及其锻造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4610.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7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君荣;朱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嘉轩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部件 锻造 系统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零部件锻造系统及其锻造机。
背景技术
锻造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酥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
传统的锻造机,如CN2057327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动锻造机,其包括压力机、底模以及安装在压力机上的锻锤,压力机对锻锤施加往底模一侧压力,锻锤往底模方向进行移动,锻锤即可对位于底模内的金属坯料进行锻造工作。
针对于汽车同步器齿轮的锻造,需要至少三步锻造流程,第一步,进行预成型步骤,对金属坯料进行初步锻压;第二步,进行成型步骤,对已经过初步锻压的金属坯料再次进行锻压成型;第三步,则会对第二步锻压成型的金属坯料进行冲孔操作;这三步之间的衔接均是通过人工夹持传递,既通过手持火钳,火钳夹取锻压的金属坯料来进行依次传递,操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机,其操作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锻造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锻压部,所述锻压部包括冲孔锻压组件,所述冲孔锻压组件包括下冲孔模、上冲孔模、用于驱动上冲孔模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的冲孔驱动部,所述上冲孔模与下冲孔模之间形成过料间隙,还包括拨料机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连接于机架的拨料座、旋转拨料臂、拨料驱动部,所述旋转拨料臂的两端分别为拨料端以及驱动端,所述拨料端以及驱动端之间设有旋转连接于拨料座的铰接部,所述拨料驱动部用于施力于驱动端且使旋转拨料臂绕着拨料座进行周向旋转并最终使拨料端左右往复移动于过料间隙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冲孔的零部件会置于下冲孔模上,冲孔驱动部驱动上冲孔模进行上下运动,零部件完成冲孔操作,零部件会位于过料间隙内,此时,拨料驱动部施力于驱动端,并使旋转拨料臂发生旋转,旋转拨料臂上的拨料端上直接与位于过料间隙内的零部件进行接触,该零部件受到拨料端的抵触作用,而离开过料间隙,实现自动下料过程,拨料机构能直接代替人工下料,其操作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锻压部还包括用于对金属坯料进行预成型锻压操作的第一成型部、用于对金属坯料进行成型锻压操作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第二成型部、冲孔锻压组件三者从左到右依次排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坯料会依次通过第一成型部的预成型,然后第二成型部的成型锻压,再通过冲孔锻压组件的冲孔操作,如此三步加工步骤,有助于提升后期成型的零部件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拨料座上部设有旋转槽,所述铰接部设有呈竖直设置且用于旋转连接于旋转槽的旋转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槽与旋转轴相互配合,能实现旋转拨料臂的顺畅旋转功能。
优选的,还包括供油管,所述供油管一端与旋转槽内部相通,且另一端与外接供油设施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旋转拨料臂的周向旋转顺畅性,外接供油设施会通过供油管对旋转槽内部进行不断供油,以保证旋转槽与旋转轴的旋转顺畅性,避免因缺油产生卡滞,而发生生产事故。
优选的,所述拨料端上设有拨料孔、限位螺栓,所述拨料孔内插接有拨料杆,所述限位螺栓螺纹连接于拨料端,且限位螺栓的端部能与拨料杆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锻压的零部件体积较小时,可通过旋松限位螺栓,并使拨料杆往背离旋转拨料臂方向进行移动,然后锁紧限位螺栓,此时,拨料杆的整体有效拨料长度得到延长,可以适应小体积零部件的拨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部件锻造系统,其能实现高效下料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零部件锻造系统,包括上述锻造机、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与地面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出料轨道,所述第一出料轨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高点以及第一低点,第一高点相对于地面的高度高于第一低点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所述第一高点位于靠近冲孔锻压组件一侧,所述第一出料轨道用于接住通过拨料机构从冲孔锻压组件内拨出的零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锻造机下来的零部件,会先与第一出料轨道的第一高点接触,然后沿着第一出料轨道的倾斜方向,自动滚落至第一出料轨道的低点,合理地利用了零部件的自身重力,零部件能沿着第一出料轨道进行自动滚落,并自动滚落至指定位置,无需人工夹持放置,最终实现了高效下料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嘉轩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嘉轩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4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锻机床
- 下一篇:一种锻压机及其带有雾化喷头的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