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烧废气强排式中餐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4832.9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6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蒋科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华钧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1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嵊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废气 强排式 中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餐灶,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烧废气强排式中餐灶,属于中餐灶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中餐灶普遍存在热利用率低,中餐灶的热效率仅为30%左右,这是由于中餐灶燃烧火焰大且猛,热负荷就大,导致大部分热量快速扩散到炉膛之外,以及扩散到烟道中,使得中餐灶存在效率提升瓶颈;中餐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等燃烧废气,其中,氮氧化合物废气还是致癌物质。由于燃烧废气的快速扩散而无法及时进入烟道内,使得燃烧废气飘散在厨房环境中,影响了厨房空气质量,对人体造成侵害,因此现有中餐灶实有改进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燃烧废气扩散在厨房环境中的燃烧废气强排式中餐灶,不但提高了厨房空气质量,而且可减少对厨艺人员的热辐射,降低厨房温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废气强排式中餐灶,包括灶身基体、砌筑于灶身基体内的炉膛、砌筑于炉膛外侧壁的耐火层,在炉膛底部设置有燃烧器,该燃烧器由鼓风机提供燃烧用空气,其改进点在于:还包括燃烧废气强排装置和设置于炉膛顶部的燃烧废气收集装置,该燃烧废气收集装置至少是由内环壁、外壁、顶壁和底壁连接构成的的腔体结构,内环壁上间隔开设有燃烧废气进口,底壁上开设有燃烧废气排出口,在所述耐火层外周还设置有耐火隔层,耐火层与耐火隔层之间形成燃烧废气通道,该燃烧废气通道与所述燃烧废气排出口相通,燃烧废气强排装置连通燃烧废气通道。
上述燃烧废气强排装置包括引风管和设置于灶身基体外的引风机,引风机通过引风管连通燃烧废气通道。
上述燃烧废气收集装置在其空腔内还设置有分隔圈,使得此空腔被分割为互通的内、外空腔,燃烧废气能够从内空腔通向外空腔。
燃烧废气收集装置的空腔内设置分隔圈后,使得燃烧废气从内空腔减速流过外空腔,外空腔内的温度得到降低,可进一步起到降低热辐射的作用。
分隔圈分别与上述顶壁和底壁固定连接,且该分隔圈间隔开设有供燃烧废气通往外空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利用引风机的负压作用,在燃烧废气扩散到厨房环境前即被吸入燃烧废气进口,进入燃烧废气收集装置的空腔内,经由燃烧废气排出口集中排出后,燃烧废气直接流过燃烧废气通道,最终由引风机排至室外,由此实现了燃烧废气在厨房内的零扩散,提高了厨房空气质量,避免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废气致癌物质。
2、燃烧废气收集装置的外壁起到一定的隔离热辐射作用,可减少对厨艺人员的热辐射,外壁还起到一定的拢火、聚热、挡风作用,可降低热扩散,提高热效率,降低厨房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废气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废气收集装置俯视图(除去顶壁后可见内、外空腔和燃烧废气排出口);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燃烧废气强排式中餐灶,包括灶身基体1、砌筑于灶身基体1内的炉膛11、砌筑于炉膛11外侧壁的耐火层21,在炉膛11底部设置有燃烧器3,该燃烧器3由鼓风机4提供燃烧用空气,其改进点在于:还包括燃烧废气强排装置和设置于炉膛11顶部的燃烧废气收集装置5,该燃烧废气收集装置5至少是由内环壁51、外壁52、顶壁53和底壁54连接构成的的腔体结构,内环壁51上间隔开设有燃烧废气进口510,底壁54上开设有燃烧废气排出口540,在耐火层21外周还设置有耐火隔层22,耐火层21与耐火隔层22之间形成燃烧废气通道20,该燃烧废气通道20与燃烧废气排出口540相通,燃烧废气强排装置连通燃烧废气通道20。
炉膛11由保温材料砌筑而成;耐火层21、耐火隔层22均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位于燃烧器3下方的鼓风机4设于炉膛11底部,鼓风机4引入炉膛11外的空气,并且通过风管40将空气送至燃烧器3内部。
燃烧废气收集装置5的外壁52其形状不限,外壁52优选为环形;顶壁53的形状仅须满足分别与内环壁51和外壁52固定即可,顶壁53优选为环形;同样地,底壁54的形状仅须满足分别与内环壁51和外壁52固定即可,底壁54优选为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华钧,未经蒋华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4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生物质环保节能集成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煤气灶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