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抛洒式水稻施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6152.0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4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邢运高;方兆伟;陈庭木;杨波;李健;刘艳;王宝祥;徐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5/00 | 分类号: | A01C15/00;A01C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222243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洒 水稻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抛洒式水稻施肥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1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面积3005.70万hm/h,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总产量20100.09万t,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5.2%。施肥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农作物施用化肥可增加产量40%-60%。据统计,1998年至2012年全国的化肥用量增加了1.6倍,2012年全国消耗化肥18000万t。
目前北方旱作平原地区以深施技术为主开发使用大型复式施肥机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南方丘陵山区由于田块较小、高差较大,且联产承包制下农户的田块零碎分散,不适合大中型施肥机械作业,水稻仍以手工撒肥为主。这种“一手提桶一手撒肥 的传统施肥方式工作效率低,消耗体力较大且施肥不均匀。
另外,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苗期追肥一般都在临近分蘖至成熟阶段进行,此时水稻植株已很高,很难进行侧深施肥、深施肥等入土性施肥,只能采用表面施肥来进行追肥。传统的水稻追肥方式为人工撒施,劳动强度大,施肥均匀性差,易导致同一区域水稻长势参差不齐,影响水稻增产。
为了解决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施肥和水稻苗期施肥的难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体积小、重量轻的抛洒式水稻施肥机,可以大大减轻人工抛洒式传统施肥方法的低效,同时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抛洒式水稻施肥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洒式水稻施肥机,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抛洒式传统施肥方法的低效问题,同时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洒式水稻施肥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壳体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活动连接有握杆,所述握杆外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喷洒口,所述壳体外表面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外表面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鼓风机开关和电机开关,所述壳体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壳体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背带,所述壳体背面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壳体顶部的中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鼓风机开关和电机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鼓风机开关的输出端与鼓风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机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握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和电机与壳体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和鼓风机的配合,可使肥料具有双重速度,极大的提高了肥料的喷洒距离,同时本装置可通过背带直接背负于肩上,满足了人们对不同位置进行施肥的需求,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抛洒式传统施肥方法的低效问题,同时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料口、3第一挡板、4蓄电池、5控制器、51鼓风机开关、52电机开关、6支撑腿、7喷洒口、8握杆、9鼓风机、10转轴、11第二挡板、12盖板、13背带、14电机、15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未经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6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作业机
- 下一篇:一种盆栽定量缓释肥添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