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排气管及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7153.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慈龙尚;陈刚;张辉;李静;钱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3/20;F01N13/18;B60K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宋少华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排 气管 排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辅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排气管及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气系统中的后排气管一般与发动机排气歧管连通,用于排放燃烧废气。但由于燃烧废气中含有大量的NOx,排放后易造成大气污染;此外,排气管通常为平直状或者包括一个垂直的折弯,这种设计通常会造成驾驶室后围板或货箱装配时的干涉,若通过外力调整后排气管的形状位置,以实现货箱的装配,长期如此,会导致后排气管发生变形而影响后处理的喷射尿素雾化效果,降低后处理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气体的流通,进而影响排气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排气管及排气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NOx排放量大,以及后排气管易与驾驶室后围板或货箱发生干涉的问题,提升后处理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排气管,其中,包括:
依次固定连接的前端排气段、中间排气段和后端排气段,所述前端排气段与发动机排气系统上的中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排气段与后处理系统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排气段的轴线与所述前端排气段的轴线之间具有设定的角度;
所述后排气管上固定设置有尿素喷嘴,所述尿素喷嘴的轴线与所述中间排气段的轴线之间具有设定的角度。
如上所述的后排气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后排气管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尿素喷嘴固定嵌设在所述安装槽中。
如上所述的后排气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尿素喷嘴的轴线、所述中间排气段的轴线和所述前端排气段的轴线相交于一点。
如上所述的后排气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尿素喷嘴上设置有喷嘴法兰,所述尿素喷嘴通过所述喷嘴法兰与管路固定连接;所述喷嘴法兰上设置有三个以所述尿素喷嘴的轴线为中心,且在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孔,其中两个固定孔所在直线与所述中间排气段的轴线垂直。
如上所述的后排气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前端排气段的轴线与所述中间排气段的轴线之间的具有设定的竖直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排气系统,其中,包括SCR系统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排气管,所述后排气管与所述SCR系统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支撑模块,所述后排气管通过所述支撑模块固定设置在车架纵梁上。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卡箍和支架,所述卡箍固定套设在所述后排气管的中间排气段上,所述卡箍与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纵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通过所述支架的作用抵顶在所述车架纵梁上。
如上所述的排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后排气管的后端排气段上固定设置有法兰座,所述后排气管通过所述法兰座与所述SCR系统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排气管及排气系统,通过将后排气管弯折成设定的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驾驶室后围板或货箱时发生干涉的问题,并通过设置SCR系统及在后排气管上设置尿素喷嘴,提升了尿素喷射雾化效果,有效降低了排放废气中的NOx的含量及大气污染,符合国标要求;此外,通过设置支撑模块,实现了后排气管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固定连接,保证了后排气管在工作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排气管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排气管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排气管与支撑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排气管100-前端排气段 200-中间排气段
300-后端排气段 310-法兰座 400-尿素喷嘴
410-喷嘴法兰 411-固定孔 500-中排气管
600-车架纵梁 700-SCR系统800-支撑模块
810-卡箍 820-支架 821-软垫
α1-角度α2-角度B-竖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7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不锈钢增强垫
- 下一篇:游艇主机新型水下排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