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大排量排渍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7264.8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6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之安;何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悍路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22 | 分类号: | E03F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郭士磊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琴断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排量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抢险救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大排量排渍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是四季分明的国家,全年各季节降雨不均衡,每年的降雨都集中在春末夏初,加上城市地面硬化、管网落后,导致降雨后易发生严重内涝,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在城市抗洪抢险实践中,大型排渍设备往往受到场地的限制,比如地下室、狭小场地、情况不明场地、漏电场地、被浸泡后的危险场地等等,这些场地还会给抗洪抢险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现有的排渍设备是由发电机组、大排量水泵组成,体积大、重量重,进入现场需要大型吊装设备进行安放,甚至不能到达抢险作业地点,需要大量人力辅助操作,在城市排涝抢险作业中不能做到快速形成抢险能力,错过抢险最佳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到达抢险作业地点进行作业的移动式大排量排渍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式大排量排渍机器人,包括底板、行走机构和水泵,所述排水泵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水泵的出水口朝向与机器人的前进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装置,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两侧的四个驱动轮,同侧的两个驱动轮上装配一条闭环的履带,每个驱动轮各通过一个驱动电机驱动。
优选地,所述水泵的动力输入结构为防水三相电机,所述防水三相电机的输出轴与水泵叶轮通过联轴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电控箱,所述密封电控箱设置在底板上,密封电控箱中具有无线通信模块、可充电直流电源和和行走控制驱动器,遥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行走控制驱动器进行通信连接。
优选地,在底板上方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全罩式栅格网,所述水泵位于全罩式栅格网内。
优选地,全罩式栅格网对应水泵出水口的位置预留通孔,所述水泵出水口外缘与通孔内圈之间的间隙不大于全罩式栅格网的栅格孔径。
优选地,所述履带为橡胶履带。
优选地,还包括水下摄像机,所述水下摄像机设置在密封电控箱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遥控操作方式,抢险人员在安全区域内进行遥控操作,采用小型大排量专用水泵降低工作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实现小型化,独立的四轮驱动式橡胶履带行走系统更适合水下和淤泥等复杂场地,不通透底板设计防止下部淤泥阻塞泵的进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大排量排渍机器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大排量排渍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考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已剖视图和立体视图示出了一种移动式大排量排渍机器人,包括底板4、行走机构和水泵1,所述排水泵1设置在底板4上,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底板4上,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与机器人的前进方向相反。底板4作为主要的机架结构为不通透底板,防止底部杂物的进入水泵1。
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装置,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4两侧的四个驱动轮6,同侧的两个驱动轮6上装配一条闭环的履带5,每个驱动轮6各通过一个驱动电机7驱动,所述履带为橡胶履带,橡胶履带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大,防止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打滑。
所述水泵1的动力输入结构为防水三相电机3,所述防水三相电机3的输出轴与水泵1叶轮通过联轴器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悍路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悍路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72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