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桩取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9539.1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1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李纪昕;郑文涛;吴宝亮;岳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杨小伟,朱丽岩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桩取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桩取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地下室工程桩设计有时采用预应力管桩且要求管桩内采用混凝土灌芯。在管桩打桩完成后,桩内填满原土,故在灌芯施工前应该取出管桩内的填土才能灌芯。由于桩内径为300mm,取土深度为3m,需要采用特殊的工具进行取土作业。
目前,针对管桩内可塑及流塑型的土质取土,由于人力可以挖动,不需要钻机及其它特制取土工具,一般都是现场制作取土工具,无规范化的工具。由于现有工具缺乏规范化,都为现场简易制作,基本能达到了取土目的即可,但会导致工人操作不便、取土效率低等问题。
如果管桩内土质坚硬人力无法取出,可采用其它机械振捣取土的方法。对于类似本项目的淤泥质土和可塑性粘土,也可采用铁铲或铁锹等工具,但取土效率不高,土层太深后操作不便;或者采用电动清土器,电动钢丝刷等,施工机械化投入的成本高,现场一般人力取土,自制工具,制作随意性较大。
基于以上描述,亟需一种新的管桩取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取土工具不方便操作、取土效率低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取土装置,该取土装置提高了操作舒适度,增加一次取土量,操作方便,减少了一次取土的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取土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桩取土装置,包括一根竖向钻杆、操作把手,
所述钻杆的一端设置有圆形取土板,所述钻杆穿透并固定在取土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取土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口,所述切口从取土板的边缘向中心延伸,切口两侧的部分取土板之间呈相互倾斜状;
沿着竖向钻杆朝向另一端间隔设置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用于旋转伸入管桩内的钻杆,利用取土板的切口将管桩内的土转至取土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操作把手包括固定在钻杆上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和钻杆相垂直,并且分布在钻杆左右两侧的长度相等,所述操作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把手套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操作杆由两个预弯带180゜钩的钢筋组成,两个钢筋交互焊接在钻杆上。
作为优选方案,最下端的操作把手距离钻杆底端为预设距离H1,往上每两个操作把手之间的间距为预设距离H2,预设距离H1大于预设距离H2。
作为优选方案,对于每个切口两侧的部分取土板,其中一侧的部分取土板以水平面起始向上倾斜,另一侧的部分取土板以水平面起始向下倾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圆形取土板由两个半圆板组成,两个半圆板成交互倾斜型,倾斜高度为H3。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取土板的边缘设置有一周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钻杆的底端呈尖锥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取土板直径和管桩的内径相对应,所述操作把手的水平方向长度短于管桩内径的长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钻杆与取土板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钻杆的长度大于管桩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管桩取土装置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土装置的钻杆一端设置有圆形取土板,钻杆穿透并固定在取土板的中心位置,取土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口,切口从取土板的边缘向中心延伸,切口两侧的部分取土板之间呈相互倾斜状;切口两侧的部分取土板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一夹角ß;沿着竖向钻杆朝向另一端间隔设置有操作把手,操作把手用于旋转伸入管桩内的钻杆,利用取土板的切口将管桩内的土转至取土板上,重复上述取土过程逐渐向管桩下深入即可取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全部土。使用该取土装置提高了操作舒适度,增加一次取土量,操作方便,减少了一次取土的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取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桩取土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桩取土装置的其中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把手与钻杆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钻杆;2-取土板;3-操作把手;
21-切口;22-半圆板;23-翻边;24-中心通孔;
31-操作杆;32-把手套管;
311-弯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9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箍式切桩机
- 下一篇:一种注浆用的二重式袖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