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9889.8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7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郜蕾;陈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较稳定的硬件架构。多平面交换技术通常为多个线卡通过高速数据链路与每个网板连接,这些高速数据链路可能通过中央背板走线,也可能不使用背板,而直接通过连接器或线缆连接。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要求线卡与网板在结构上互相垂直,两者在同一高度上正交连接形成“井”形结构。这导致机箱散热风道的设计分为两种:1.有背板情况下,线卡与网板风道相互独立,且风道方向不同;2.无背板或背板镂空的情况下,机箱整体采用前后风道,线卡与网板风道不隔离。
近年来,随着通信机房散热解决方案的规范化发展,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机箱的风道结构逐渐以前后风道为主流,冷风从机箱前面板进入,从后方通过风扇排出。机房空调通过划分空间的冷风区和热风区来构建风道,使机房热量排出更有效率,能效比更高。此外,从电子设备自身散热的角度考虑,这种风道结构避免了多设备风道的串联,减少热量的叠加,比左右风道或混合风道的散热效率更高。
根据这一背景,近几年来主流厂商新设计的通信机箱以无背板或背板镂空的前后风道结构为主,此类机箱需要线卡前面板开孔作为进风口,且线卡板上需要进行前后风道的设计;而非前后风道线卡,如左进右出风道,左进后出风道等,无法应用于此类机箱。这样就导致了功能上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的线卡,由于线卡风道与机箱风道方向不一致而无法在风道机箱上使用,电子设备厂家必须基于机箱风道重新开发新的单板,造成了开发进度的延后和成本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风道机箱由于线卡风道与机箱风道方向不一致而无法在风道机箱上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线卡槽位,各所述线卡槽位之间通过隔离板分隔;所述线卡槽位上装配有线卡模块;所述线卡模块包括线卡和风道转向装置;
所述风道转向装置包括装置腔体、位于所述箱体前侧且与所述装置腔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至少一个导风口和至少一个导风板;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装置腔体和线卡区域;
通过所述导风板,将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装置腔体的进风流经所述导风口导向至所述线卡区域的第一出风口。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风道转向装置设置在箱体内,因此当需要将非前后风道线卡应用于前后风道机箱时,通过风道转向装置可以对机箱的进风进行转向调节,从而可以较好地满足前后风道机箱与非前后风道线卡的使用要求,保证开发进度,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前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风道转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其中,框箭头代表进风风向,线箭头代表电子设备中的风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通信设备等设备终端。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箱体1;在箱体1前侧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线卡槽位,各线卡槽位之间通过隔离板分隔;线卡槽位上装配有线卡模块2;线卡模块包括线卡20和风道转向装置21;风道转向装置21包括装置腔体210、位于箱体1前侧且与装置腔体210连通的第一进风口211和至少一个导风口212;导风口212连通装置腔体210和线卡区域22;通过导风口212,将从第一进风口211进入装置腔体210的进风导向至线卡区域22的第一出风口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9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