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米包装用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0935.6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2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林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32;B32B7/12;B32B33/00;B65D6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孙静 |
地址: | 20161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米 包装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大米包装用复合膜。
背景技术
大米是粮食中最难保存的产品之一,因为大米失去了皮壳的保护,营养物质直接暴露在外,对外界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的影响比较敏感,吸湿性强、带菌量多,营养物质代谢速度较快,极易发生陈化、发热霉变、虫害、品质劣变等问题。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大米陈化、霉变的速度加快,导致大米酸度增加、粘性下降,以致失去食用价值。陈化后的大米不仅食用品质低劣,而且很可能含有黄曲霉等一些致命的毒素,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大米保鲜包装技术的目的就是防止大米在市场流通和消费者食用过程中生虫、长霉、延缓其陈化速率。超市中销售的大米包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淋膜编织袋包装,二是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复合膜袋包装(有的抽真空)。淋膜编织袋只具有一定防潮防霉作用,但不具备阻氧能力,保质期较短;双向拉伸尼龙薄膜/聚乙烯薄膜复合膜袋,防潮防毒能力较好,但包装材料成本较高,阻隔氧气的能力也较差。
超市销售的大米多是5KG、10KG一袋,对包装袋的耐跌落性要求较高,所用内层PE的厚度都在80微米以上,由于双向拉伸尼龙薄膜较贵、聚乙烯薄膜又较厚,所以包装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经复合后双向拉伸尼龙薄膜/聚乙烯薄膜复合膜撕裂强度低,提手处通常需人工加内置扣或外置扣,以增加提手耐提性,操作效率较低。
另外,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复合膜由于是两种不同材料的复合材料,所以再回收利用差,不可回收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复合膜阻隔性低、成本高、抗撕裂强度低和回收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大米包装用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大米包装用复合膜,其特点在于,其采用层状组合结构,所述大米包装用复合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
外层,所述外层的材质为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
胶黏层,所述胶黏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胶黏剂;
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的材质为聚乙烯醇;
内层,所述内层的材质为茂金属聚乙烯;
所述外层、所述胶黏层、所述阻隔层和所述内层依次粘结连接。
较佳地,所述内层的朝向所述外层的一面进行电晕处理。
较佳地,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为无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较佳地,所述外层的厚度为20-45微米。
较佳地,所述胶黏层的涂覆量为1.0-1.8克/平方米。
较佳地,所述阻隔层的涂覆量为0.6-1.0克/平方米。
较佳地,所述内层的厚度为60-100微米。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大米包装用复合膜阻隔性高、成本低、耐跌落性能优异和回收性能好,可替代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的复合膜在大米包装袋上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大米包装用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层 1
内层 2
阻隔层 3
胶黏层 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大米包装用复合膜如图1所示,其采用层状组合结构。大米包装用复合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1、胶黏层4、阻隔层3和内层2。
外层1的材质为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价格较双向拉伸尼龙薄膜低,材料密度也较低。相同厚度复合膜相比较,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具有低成本性。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断裂伸长率较高,强度与韧性兼而有之,所有具有较好的抗跌落性能。外层1的厚度为20-45微米,其内侧可印刷油墨层作为装潢图案。
内层2的材质为茂金属聚乙烯。在可替代的其他实施例中,内层2的材质可以为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者为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的共混共挤薄膜。内层2的朝向外层1的一面进行电晕处理。内层2的厚度为60-1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0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