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速度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1399.1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惠介;三津江雅幸;松下健一郎;梅津邦祐;内山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共和电业 |
主分类号: | G01P15/125 | 分类号: | G01P15/125;G01P15/12;G01P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地址: | 日本国兵***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度 转换器 | ||
1.一种加速度转换器,其安装于流动有浪涌电流的环境下的被测定对象物,并对从所述被测定对象物受到的加速度进行检测,
所述加速度转换器的特征在于,
该加速度转换器具备:
铁制的壳体部,该铁制的壳体部在内部收容加速度转换元件以及附属于该加速度转换元件的电子部件;
一对安装部,该一对安装部从所述壳体部的侧端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且分别呈被穿设有贯通孔的凸缘状;
安装螺栓,该安装螺栓经由穿设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贯通孔而穿过在所述被测定对象物形成的内螺纹孔,由此将所述安装部装配于所述被测定对象物;
绝缘套环,该绝缘套环在圆筒体的一端侧突出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而成,所述圆筒体的外径部能够插入到在所述安装部穿设的贯通孔中,所述安装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圆筒体的内径部,所述凸缘部能够卡定于所述安装部的一面侧,并且利用止转机构能够以规定角度位置阻止所述绝缘套环相对于所述安装部旋转,从而阻止从所述安装螺栓向所述壳体部流入的浪涌电流;以及
锁紧构件,该锁紧构件用于阻止所述安装螺栓与所述绝缘套环之间的松动,
所述加速度转换器构成为,能够阻止所述加速度转换元件或者所使用的电子部件的因浪涌电压引起的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转机构由销构成,该销构成为,一端植设于在所述安装部穿设的孔中,另一端能够与在所述绝缘套环穿设的卡合孔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构件由金属丝构件构成,该金属丝构件通过在所述安装螺栓被紧固的状态下依次穿过在所述安装螺栓的侧面穿设的多个贯通孔和通道状的槽孔、且将端部彼此系结而成,该槽孔通过在从所述绝缘套环的中心错开的位置处形成的直线状槽与所述安装螺栓的头部或者平垫圈的抵接面抵接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借助所述安装螺栓安装于作为所述被测定对象物的铁道车辆的齿轮箱的表面,从而能够检测所述铁道车辆在行驶中的加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部的表面形成有多个肋状突起或多个凹状槽。
6.一种加速度转换器,其安装于流动有浪涌电流的环境下的被测定对象物,并对从所述被测定对象物受到的加速度进行检测,
所述加速度转换器的特征在于,
该加速度转换器具备:
铁制的壳体部,该铁制的壳体部在内部收容加速度转换元件以及附属于该加速度转换元件的电子部件;
一对安装部,该一对安装部从所述壳体部的侧端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且分别呈被穿设有贯通孔的凸缘状;
安装螺栓,该安装螺栓经由在所述安装部穿设的所述贯通孔而穿过在所述被测定对象物形成的内螺纹孔,由此将所述安装部装配于所述被测定对象物;
绝缘套环,该绝缘套环在圆筒体的一端侧突出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所述圆筒体的外径部能够插入到在所述安装部穿设的贯通孔中,所述安装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圆筒体的内径部;以及
隔热构件,该隔热构件夹设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被测定对象物之间,
所述加速度转换器构成为,将与所述安装螺栓对置的所述壳体部形成或削成以所述安装螺栓为中心的圆弧状,从而来扩大所述安装螺栓与所述壳体部之间的爬电距离,并且构成为,将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贯通孔的下半部内周形成或削成随着接近底面而逐渐扩展的形状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借助所述安装螺栓安装于作为所述被测定对象物的铁道车辆的齿轮箱的表面,从而能够检测所述铁道车辆在行驶中的加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部的表面形成有多个肋状突起或多个凹状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构件由混合有热传导率小、耐热性优异且压缩强度大的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速度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构件上,形成有能够供所述绝缘套环的所述圆筒体的外径部插入的贯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共和电业,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共和电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13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