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1554.X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峰;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蓝百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7/02 | 分类号: | B01D57/02;B01D6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鑫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404 | 代理人: | 寇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寡糖 分离 纯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
背景技术
壳寡糖又叫壳聚寡糖、低聚壳聚糖,是指2-10个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它通常是由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壳聚糖再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降解而获得的,因此产量巨大。壳寡糖分子量≤3200Da,是水溶性较好、功能作用大、生物活性高的低分子量产品。它具有壳聚糖所没有的较高溶解度,全溶于水,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利用等诸多独特的功能。
壳寡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碱性氨基低聚糖,壳寡糖对人体的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调节血糖、改善肝脏和心肺功能及其他多种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不同分子量的壳寡糖其功能各有不同,比如:大量的实验显示5糖、6糖具有良好抑制肿瘤的功能,因此纯化的壳寡糖,能够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到更有效的作用。但是,目前通过各种工艺生产出的壳寡糖都是2-10糖的混合物甚至还有一些单糖和小分子聚糖混合其中,而现有的壳寡糖纯化技术和工艺只能小批量制备较高纯度的壳寡糖,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且价格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大批量分离纯化壳寡糖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包括分离纯化室、阴极、阳极和至少一张纳滤膜,所述分离纯化室用以容置壳寡糖溶液;所述阴极设置于所述分离纯化室内;所述阳极设置于所述分离纯化室内并与阴极间隔设置,所述阳极、阴极之间围成电泳区;所述至少一张纳滤膜设置于所述电泳区内以将所述电泳区分隔成至少二个子电泳区,当纳滤膜数量为2张或以上时,各纳滤膜孔径自阳极向阴极方向递减。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还包括防逆流挡板,所述防逆流挡板设于各纳滤膜靠近阴极的一侧,所述防逆流挡板距离纳滤膜的距离为0.5~5cm。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还包括设置用以测试子电泳区内溶液电导率值的电导率仪。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还包括用于壳寡糖溶液流出的取液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分离纯化壳寡糖样品收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壳寡糖分离纯化方法,操作过程安全、简单,产品收率高,可大批量分离纯化壳寡糖样品,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实现;
3、本实用新型的壳寡糖分离纯化方法省去有机试剂的使用,减少废弃有机试剂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分离纯化装置;10、分离纯化室;11、子电泳区;20a、阳极;20b、阴极;30、纳滤膜;40、电导率仪;50、取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寡糖分离纯化装置100(参见图1和图2),包括分离纯化室10、阴极20b、阳极20a和至少一张纳滤膜30,所述分离纯化室10用以容置壳寡糖溶液;所述阴极20b设置于所述分离纯化室10内的一端;所述阳极20a设置于所述分离纯化室10内的另一端;所述阳极20a与阴极20b间隔设置,所述阳极20a和阴极20b之间围成电泳区;所述纳滤膜30设置于所述电泳区内以将所述电泳区分隔成至少二个子电泳区11,当纳滤膜30数量为2张或以上时,各纳滤膜30孔径自阳极20a向阴极20b方向递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从阳极20a向阴极20b方向至少设置一张纳滤膜30,这样由于壳寡糖带正电,因此在通电后壳寡糖将向阴极20b移动,同时由于有纳滤膜30的存在,因此分子量低于纳滤膜30的孔径规格的壳寡糖将穿过纳滤膜30,而分子量较大的将被截留,由此将不同分子量的壳寡糖区分开。
纳滤膜是一种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功能性半透膜。它因能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纳米而得名,孔径在1nm以上,一般1-2nm。纳滤膜可以针对被过滤的对象有不同的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蓝百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蓝百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15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