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涨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2974.X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8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蓝王机床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94 | 分类号: | H01F41/0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变压器线圈绕线机,具体涉及绕线机的自动涨紧装置,属于变压器绕线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使用绕线机绕制小型变压器线圈或其它类似的电感线圈时,首先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待绕制的漆包铜线的头部缠绕固定在变压器或电感线圈的骨架上,显然,待绕制的漆包铜线与所连接的变压器或电感线圈的骨架之间必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状态,若漆包铜线处于松弛状态进行绕制,必然会造成所绕制的线圈在松紧程度方面不一致,从而造成质量的缺陷,因而,为了克服因此而造成的质量缺陷,在绕线机开始启动工作之前,一般采用人工手动的方法拉紧待绕制的漆包铜线,接着再开启绕线机进行正式绕制工作。
由上述绕线机的工作过程不难看出:由于需要人工手动拉紧漆包铜线,存在效率低下的缺陷,此外,人工手动的方法由于受到人的自身条件的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容易出现质量缺陷,且产品的质量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绕线机在绕制变压器或其它类似的电感线圈工作过程中,由于没有涨紧装置,必须采用人工手动涨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质量缺陷以及质量差别较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涨紧装置,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自动涨紧装置,它是由:底座(1)、固定板(2)、涨紧悬臂(3)、销轴A(4)、前导向座(5)、软垫(6)、前导向座压板(7)、螺柱(8)、蝶型螺栓(9)、凸爪(10)、活动卡爪(11)、连接杆(12)、电磁铁(13)、限位开关(14)、销轴B(15)、拉力弹簧(16)、销钉(17)、固定臂(18)、固定臂压板(19)、后导向座(20)、后导向座压板(21)、螺钉(22)、压紧弹簧(23)、等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1)是一块长方形的板状结构,沿底座(1)上平面的一侧垂直地安装固定一块固定板(2),涨紧悬臂(3)的一端用销轴A(4)活动地铰接在固定板(2)内侧的平面上,在涨紧悬臂(3)的另外一端设置一个与涨紧悬臂相互垂直的固定臂(18),在固定臂(18)的上平面上,用两只螺钉(22)安装有固定臂压板(19)、在每一只螺钉(22)上设置一个压紧弹簧(23),固定臂(18)与固定臂压板(19)两个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由两只压紧弹簧(23)的压缩程度来决定,在两个相互接触的固定臂(18)与固定臂压板(19)的各自平面内,分别镶嵌一块软垫(6),所述的软垫(6)是软橡胶、羊毛毡或其它类似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制成,在涨紧悬臂(3)中间的大致部位,设置固定一只突出涨紧悬臂(3)外侧、且与涨紧悬臂(3)相互垂直的凸爪(10),在靠近凸爪(10)部位的固定板(2)上,用销轴B(15)活动地铰接一只活动卡爪(11),在固定板(2)接近底部位置固定一只销钉(17),在销钉(17)与活动卡爪(11)的底部之间连接一根拉力弹簧(16),所述的拉力弹簧(16)使活动卡爪(11)具有绕销轴B(15)旋转并压向凸爪(10)的趋势,在固定板(2)上右侧部位安装一只电磁铁(13),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电磁铁(13)的动铁芯以及活动卡爪(11)的上端部活动地铰接在一起,在活动卡爪(11)正后端的固定板(2)上安装固定一只限位开关(14),电磁铁(13)的动铁芯在拉动活动卡爪(11)做顺时针转动时,活动卡爪(11)可以触碰限位开关(14),并使限位开关(14)发生相应的动作,在固定板(2)靠近上侧的平面上安装一只固定轴(25),复位弹簧(2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轴(25)以及涨紧悬臂(3)的上侧相连,所述的活动卡爪(11)与凸爪(10)相对一侧的侧面上制有止口(24),当凸爪(10)卡合在止口(24)部位时,电磁铁拉动活动卡爪(11)顺时针转动时,则凸爪(10)脱离止口(24),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涨紧悬臂(3)绕销轴A(4)转动向上弹起,当电磁铁(13)不工作时,用手压动涨紧悬臂(3)弹起的一端,则凸爪(10)推动活动卡爪(11)绕销轴B(15)转动,当凸爪(10)到达止口(24),则在拉力弹簧(16)的作用下,凸爪卡合在止口(24)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蓝王机床工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蓝王机床工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29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