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后视镜连接臂新型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4030.6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4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王洪家;王宏伟;董大伟;王鹏飞;吕国伟;吴润祥;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即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后视镜 连接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连接臂新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后视镜安装于车体外部一侧,在车辆行驶时,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杆式后视镜在镜臂本体上下两端设有连接臂,通过托架连接到车体外部;现有的一般的镜臂的上连接臂与上托架都是采用平面配合的连接方式。这样的设计虽然简单,但是存在几个缺点:1、平面配合接触面积小,同样的压力下平面受到的应力较大;2、车辆行驶震动时平面接触会有相对径向运动可能性,会增大塑料件之间磨损导致配合间隙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确保了镜臂的旋转精度,降低接触面应力的新型镜臂与上托架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后视镜连接臂新型连接结构,包括镜臂本体、镜臂后盖、上托架、下托架以及镜头;镜头固定在镜臂本体上,镜臂本体向下延伸设有下连接臂,下连接臂通过下托架与车体连接;镜臂本体向上延伸设有上连接臂,上连接臂通过上托架与车体连接;上连接臂末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上端面大于下端面的圆台,连接孔从上端面到下端面贯通,所述上托架设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上连接臂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上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具有底壁与侧壁,连接柱伸入容纳腔与容纳腔的底壁与侧壁相贴合,在容纳腔底壁上开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
本装置的上连接臂末端设有上端面大于下端面的圆台,与其配合的上托架上设有容纳该圆台的容纳腔,使得后视镜在转动和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连接臂与上托架之间接触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的配合相对于平面配合增大了摩擦面积也相当于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塑料件之间的磨损,提高了后视镜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大的摩擦受力面积;保证了后视镜安装在整车上的刚性和稳定性,消除了后视镜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抖动问题;并且在镜臂与托架在旋转过程中,调节后视镜角度时保证了的同轴度,确保了镜臂的旋转精度,提高行驶安全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至少为两块,包括主镜头以及广角镜头。
进一步的:所述镜臂本体内嵌有主铸铝支架;镜臂本体与上连接臂交接处嵌有副铸铝支架。
增加镜臂本体的强度与刚性,提高使用寿命,增加行驶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铸铝支架起始于主镜头与镜臂本体连接处、结束于广角镜头与镜臂本体连接处。
进一步的:副铸铝支架延伸至上连接臂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铸铝支架、副铸铝支架本体上设有镂空结构。进一步降低支架的重量,同时减少生产资料投入成本。
进一步的:容纳腔的侧壁向下延伸、漫过底壁与底壁形成具有向下开口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可以将螺栓头隐藏在其中,避免干涉,同时提高使用美观度。
有益效果
镜臂本体向上延伸的上连接臂末端设有倒圆台形的连接柱,托架相应的设有连接柱的容纳腔,使连接柱与上托架的连接采用了锥面配合,保证了后视镜安装在整车上的刚性和稳定性,消除了后视镜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抖动问题;锥面配合相对于平面配合增大了摩擦面积也相当于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塑料件之间的磨损;并且也保证了镜臂与托架在旋转过程中的同轴度,确保了镜臂的旋转精度;在镜臂本体上、以及连接臂与镜臂交接处分别内嵌铸铝支架保证了镜臂的整体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同时铸铝支架质量较轻,适合安装到塑料镜臂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局部剖视图;
图中:镜臂本体100,镜臂后盖102,下连接臂103,上连接臂104,连接柱1041,主铸铝支架105;副铸铝支架106,螺栓1042,上托架200、第二连接部201;容纳腔202,底壁2021,侧壁2022,第二容纳腔203,下托架300,镜头400,主镜头401;广角镜头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即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即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4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