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5639.5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3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茵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茵茵 |
主分类号: | H04M1/04 | 分类号: | H04M1/04;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中国香港凤岗镇雁田***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手机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触屏手机普及率极高,功能应用也极其多样,随处可见人们使用手机进行操作,但在开车行驶时,也会运用到智能手机的导航功能和一些通讯需求,然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车用手机支架设计呆板,结构复杂,成本高,通用性差,不能满足多种形式的固定要求;而且灵活性差,使用麻烦。
另外,在用手机进行上网或者是聊天等操作时,一般的使用者常常单手操作手机屏幕,由于不小心或者拥挤碰撞,容易导致手机摔落造成损坏,而且当人们在长时间观看视频时,还需另外寻找其它物品进行支托,给人们使用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设计出手机指环,手机指环的贴板用于贴合在手机背部,用户可以穿过手机指环的圆环件,在手持手机的时候加以固定。
然而,当手机安装手机指环后,若想用现有的两侧夹紧式夹持支架的时候,由于手机背部安装的手机指环有一定的厚度,两侧夹持式支架的夹持器对手机夹持的稳定性不高,或是需要设计成具有更大夹持厚度,但当用具有大夹持厚度的夹持器对没有安装手机指环的手机进行夹持时,厚度余量足以使手机振动的同时产生偏移甚至脱落。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针对手机指环的可拆卸的车载手机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匹配手机指环、转动灵活、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结构简单的车载手机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指环组件和指环支架,所述指环组件包括贴板、连接柱和指环,所述指环通过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于所述贴板,所述指环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面设置有支撑螺纹柱,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面设置有容纳所述指环插入的插接槽,所述指环组件通过所述插接槽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指环支架。
其中,指环的尺寸与插接槽的尺寸相匹配,贴板与指环之间的缝隙与插接槽的上壁相配合;在指环插入过程中,利用指环、贴板和插接槽之间相成的压力,可以使指环组件与指环支架实现稳固、可靠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壁均沿远离插接槽方向延伸形成限位凸起,所述贴板的侧壁与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通过在支架本体的两侧设置限位凸起,这样当指环插入插接槽时,与指环连接的贴板恰好与限位凸起进行限位配合,从而提高指环组件与指环支架连接的可靠性,避免指环插入后掉出或松脱移动;同时两侧的限位凸起还可以固定手机位置而令手机不会左右摇摆和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圆弧段及连接于圆弧段两端的限位段。将限位凸起设置成圆弧状结构,一方面可节省用材,另一方面,这样可减少贴板侧壁与支架本体的接触面,防止限位凸起对贴板限位过紧,而影响指环组件的插入和拔出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容纳所述连接柱插入的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用于配合与指环连接的连接柱,方便指环组件顺利进行插入和拔出操作,同时可以对指环组件作进一步固定,以防止插入的指环组件前后摇晃。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插接槽的形状呈“U”字形。需要说明的是,插接槽还可为其它任意的形状,其具体的形状和尺寸根据指环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架本体的侧壁与所述插接槽之间开设有通孔。通过开设通孔一方面可减少用材,另一方面可减轻支架重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贴板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贴板铰接连接。通过连接柱,指环可实现360度转动,任意变换方位和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手机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贴板还设置有用于与手机后壳体粘接的粘贴层。其中,粘胶层可为3M胶、不干胶或泡沫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茵茵,未经黄茵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5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