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5885.0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路林;侯鑫;张顺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地压 加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锚杆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长度受巷道断面大小的限制被控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为把下部围岩悬吊在上部稳定岩层中,应尽可能加长锚杆长度。冲击地压分压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重力构造应力综合型冲击地压3种,促成冲击地压的因素错综复杂,因其受力多为突变情况,对锚杆的弹性变形要求较高,不然容易出现锚杆折断或固定不住崩塌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解决了因巷道断面大小的限制,锚杆不能加长的问题,以及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对锚杆弹性变形要求较大的问题。
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包括前锚杆体、前弹簧、后弹簧,后锚杆体、前套筒、中间弹簧、后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锚杆体和后锚杆体分别包括前挡块和后挡块,所述前弹簧套在前锚杆体上,其内径与前锚杆体相匹配,左侧与前挡块紧密接触,所述后弹簧套在后锚杆体上,其内径与后锚杆体相匹配,右侧与后挡块紧密接触,所述中间弹簧位于前挡块和后挡块之间,其右侧与前挡块左侧紧密接触,其左侧与后挡块右侧紧密接触,所述前套筒右侧断面中心留有圆孔,可穿过前锚杆体,其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后套筒左侧断面中心留有圆孔,可穿过后锚杆体,其外部设有外螺纹,用于与前套筒内螺纹连接。
其中,前锚杆体和后锚杆体都为一端带挡块的杆体,分别用以与前弹簧和后弹簧配合。
其中,前弹簧和后弹簧为高强度弹簧,它们的内径分别与前锚杆体和后锚杆体配合,最大外直径不超过前挡块和后挡块的直径。
其中,中间弹簧为高强度弹簧,安装于前挡块和后挡块之间,其最大外直径不超过前挡块和后挡块的直径。
其中,前套筒为高强度金属材质,一端表面中心留有圆孔,用于与前锚杆体配合,一端表面开口,前套筒长度为前弹簧长度、前挡块厚度、中间弹簧长度一半之和,其内径与前挡块直径匹配,并且其内部表面全设有内螺纹,用于与前套筒外螺纹配合。
其中,后套筒为高强度金属材质,一端表面中心留有圆孔,用于与后锚杆体配合,一端表面开口,后套筒长度为后弹簧长度、后挡块厚度、中间弹簧长度一半之和,其内径与后挡块直径匹配,并且其外部表面全设有外螺纹,用于与前套筒表面内螺纹连接。
其中,弹簧预紧力大小由前套筒内螺纹和后套筒外螺纹配合程度决定。
其中,锚杆变形量主要由三根弹簧变形量组成,实现了锚杆在强突变应力作用下所需要的较大弹性变形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解决了因巷道断面大小限制,锚杆不能加长的问题,保证了锚杆在强突变应力作用下所需要的较大弹性变形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的锚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锚杆体,2-前弹簧,3-前挡块,4-后挡块,5-后弹簧,6-后锚杆体,7-后套筒,8-外螺纹,9-中间弹簧,10-内螺纹,11-前套筒,12-螺纹连接处,13-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防冲击地压加长锚杆,包括前锚杆体1、前弹簧2、后弹簧5,后锚杆体6、前套筒11、中间弹簧9、后套筒7,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锚杆体1和后锚杆体6分别包括前挡块3和后挡块4,所述前弹簧2套在前锚杆体1上,其内径与前锚杆体1相匹配,左侧与前挡块3紧密接触,所述后弹簧5套在后锚杆体6上,其内径与后锚杆体6相匹配,右侧与后挡块4紧密接触,所述中间弹簧9位于前挡块3和后挡块4之间,其右侧与前挡块3左侧紧密接触,其左侧与后挡块4右侧紧密接触,所述前套筒11右侧断面中心留有圆孔13,可穿过前锚杆体1,其内部设有内螺纹10,所述后套筒7左侧断面中心留有圆孔13,可穿过后锚杆体6,其外部设有外螺纹8,用于与前套筒内螺纹10连接。
其中,前锚杆体1和后锚杆体6都为一端带挡块的杆体,分别用以与前弹簧2和后弹簧5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5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矿用锚索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防逆流控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