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钢筒对接的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7688.2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7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卫;张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3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对接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筒对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钢筒进行对接时,通常将两个钢筒分别置于两组支撑辊上,从而使得两个钢筒首尾相接(留有一定的间隙),此后由人工与钢筒外侧对钢筒外壁进行点焊定位。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受钢筒自身的加工误差以及转运过程中的微量形变影响,常在钢筒放置好后出现对接面相交错的问题,此时则必须由人工进行调整(如加垫片等),给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操作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操作方便且自动化程度高,可避免人工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安全性的用于钢筒对接的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一对导轨、一对固定支撑组件和一对活动支撑组件,所述导轨的截面呈工字型、且两导轨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座、一对固定架和一对固定支撑辊,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两导轨的顶面上,两所述固定架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顶面上、且沿固定座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支撑辊铰接在固定架朝向固定座中心的一侧的顶部;
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包括活动座、一对活动架、一对活动支撑辊和至少一对升降油缸,所述活动座滑动连接在导轨的顶面上,所述活动架的底端铰接在活动座的顶面上,所述活动支撑辊铰接在活动架的中部,所述升降油缸连接在活动架的顶端和活动座的顶面之间,使得活动支撑辊在升降油缸的驱动下做上下运动。
所述活动架通过铰接轴和铰接座与活动座进行铰接,所述铰接座中开设有竖直设置的键槽形通孔,所述铰接轴穿设所述键槽形通孔、且其两端与活动架固定相连;同一所述活动架与活动座之间设有两个升降油缸。
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还包括行走驱动装置,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从动轴、传动带和一对行走轮,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活动座的底部,所述从动轴铰接在活动座的底部、且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带联动,两所述行走轮分别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的底端和从动轴的底端,两所述行走轮均水平设置、且分别贴合于两导轨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一个钢筒为基准,通过两固定支撑组件在基准钢筒两侧对其进行支撑,并使其所在得位置保持不变;再将另一钢筒的两侧放置在两活动支撑组件上作为调整钢筒,此后,推动调整钢筒使之与基准钢筒完成对接,若两钢筒的对接面存在相交错的问题,则可通过升降油缸对调整钢筒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两钢筒的方便、完美的对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工直接接触,从而从整体上具有劳动强度低、安全性高以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是导轨,2是固定支撑组件,21是固定座,22是固定架,23是固定支撑辊;
3是活动支撑组件,31是活动座,32是活动架,33是活动支撑辊,34是升降油缸,35是铰接轴,36是铰接座,37是电机,38是从动轴,39是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3所示,包括一对导轨1、一对固定支撑组件2和一对活动支撑组件3,所述导轨1的截面呈工字型、且两导轨1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座21、一对固定架22和一对固定支撑辊23,所述固定座21固定连接在两导轨1的顶面上,两所述固定架22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1的顶面上、且沿固定座21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支撑辊23铰接在固定架22朝向固定座21中心的一侧的顶部;这样,可以一个钢筒为基准,通过两固定支撑组件在钢筒两侧对其进行支撑,并使其所在得位置保持不变;
所述活动支撑组件3包括活动座31、一对活动架32、一对活动支撑辊33和至少一对升降油缸34,所述活动座31滑动连接在导轨1的顶面上,所述活动架32的底端铰接在活动座31的顶面上,所述活动支撑辊33铰接在活动架32的中部,所述升降油缸34连接在活动架32的顶端和活动座31的顶面之间,使得活动支撑辊33在升降油缸34的驱动下做上下运动。这样,通过活动支撑组件在另一钢筒的两侧对其进行支撑的同时,可使得该钢筒的高度可调,从而使得两钢筒在无人工直接接触的前提下可进行更为方便、高效的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7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舱外维修工具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型高刚度真空环境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