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T机床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7987.6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6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华;朱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刘玲玲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机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特别地涉及一种CT机床身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T机作为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断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然后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从而得到更为直观的各种图像/数据,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通常而言,CT机都是由机体和床身构成的,但由于CT机和检查所用的药物都具有放射性,因此放置CT机的CT室通常是一个隔离室,病人需要躺在CT机的床身上,根据操控室内医生的指导进行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但另一个方面,目前所有CT机的床身都是沿机体的轴线滑动,需要待检查患者在床身滑出机体后,才能躺到床身上。然而,有许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而导致行动不便,或者老年患者由于腿脚弯曲不便等,难以自行躺到床身上,就需要多个陪护人员帮扶患者,这一方面增加了陪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耗费了过多的准备时间,降低了CT机的使用效率,准备时间过长。
因此,基于上述缺陷,在医疗器械领域,对于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T机床身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便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使用,缩短了准备时间,提高了CT机的使用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CT机床身装置,所述CT机床身装置包括沿机体轴向滑动设置的床体,所述床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床板和床身,所述床身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床板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安装于所述床身的端部,所述床板的另一端铰接安装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床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床板铰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铰接安装有剪叉升降机构的两个上支点,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与所述机体轴向一致的轨道,所述剪叉升降机构的一个下支点铰接于所述轨道上,靠近所述铰接轴一侧的另一个下支点通过滚轮滑动安装于所述轨道上,所述滚轮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齿轮,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平行于所述轨道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上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刚性轴与一蜗轮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蜗轮同轴设置,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所述床身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为现有装置,可以通过多种商业渠道而直接购买并安装使用,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安装有球关节(在附图1中示出于安装板401的上方,只是未进行编号而已),所述球关节与所述床板的下表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的端部伸出所述床身的边缘且安装有手轮。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从而通过手轮的转动,可以驱动所述蜗杆,进而带动所述蜗轮转动,使得所述主动齿轮驱动所述齿条滑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滚动,所述从动齿轮再带动所述滚轮在所述轨道上滑动,使得可以移动所述下支点向铰接于所述轨道上的所述下支点靠近或者远离,最后使得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上升或者下降,驱动所述床板绕所述铰接轴发生翻转,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快速就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设置于所述剪叉升降机构的上方,所述隔离罩上涂有防电离辐射涂层。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所述隔离罩覆盖了所述剪叉升降机构所在的竖向表面,从而防止了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中的金属部件导致的电磁紊乱而影响CT机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条束缚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束缚带对称设置,其数量为2-8根,例如可为2根、4根、6根或8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7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