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搅拌装置的底部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0727.4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1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林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装置 底部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釜支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的底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搅拌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与反应釜性能原理一样,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搅拌釜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压力容器必须遵循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标准,常压容器必须遵循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标准。随之 反应过程中的压力要求对容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机械生产厂家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搅拌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搅拌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搅拌装置的底部支撑结构,装配及维护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搅拌装置的底部支撑结构,包括搅拌釜,所述搅拌釜底部设置一底支撑,支撑螺杆的一端贯穿底支撑嵌入搅拌釜内,支撑螺杆的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底支撑靠近搅拌釜的外侧设置一封板,所述支撑螺杆的顶部设置为顶针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支撑包括支撑主体及设置于支撑主体两侧的支耳,支撑主体内部设置供支撑螺杆贯穿的阶梯型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螺母套装于位于阶梯型通孔内的支撑螺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螺母与底支撑之间设置一圆形垫片,所述圆形垫片套装于支撑螺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支撑的外侧套装一凸缘,凸缘设置于支耳的上方,凸缘与支耳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凸缘上设置沉孔,螺母一端贯穿支耳固定于沉孔内,螺柱锁紧螺母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凸缘与支耳之间设置一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部支撑从底部装拆,非常方便现场的安装与维修,采用中心顶针的方式支撑,达到稳定的同时,减少底部支撑的摩擦力,减少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影响设备产品的成分组成;底部中心顶针高低可调,可根据实际制作过程中的制作公差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螺杆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撑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凸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一种搅拌装置的底部支撑结构,包括搅拌釜1,所述搅拌釜1底部设置一底支撑3,支撑螺杆2的一端贯穿底支撑3嵌入搅拌釜1内,支撑螺杆2的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5锁紧固定,底支撑3靠近搅拌釜1的外侧设置一封板6,所述支撑螺杆2的顶部设置为顶针状,底支撑3从搅拌釜1底部装拆,非常方便现场的安装与维修,支撑螺杆2采用顶部为中心顶针的方式支撑,达到稳定的同时,减少底部支撑的摩擦力,减少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影响设备产品的成分组成;另外支撑螺杆2底部中心顶针通过锁紧螺母5高低可调,可根据实际制作过程中的制作公差而调整,方便快捷,适应范围广。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支撑3包括支撑主体31及设置于支撑主体31两侧的支耳32,支撑主体31内部设置供支撑螺杆2贯穿的阶梯型通孔33。所述锁紧螺母5套装于位于阶梯型通孔33内的支撑螺杆2上。所述锁紧螺母5与底支撑3之间设置一圆形垫片4,所述圆形垫片4套装于支撑螺杆2上,防止摩擦损坏锁紧螺母5与底支撑3。
如图1、3、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支撑3的外侧套装一凸缘7,凸缘7设置于支耳32的上方,底支撑3两侧各设置一支耳32,方便固定凸缘。凸缘7与支耳3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螺母9及螺柱8组成,所述凸缘7上设置沉孔71,螺母9一端贯穿支耳32固定于沉孔71内,螺柱8锁紧螺母9的另一端,所述凸缘7与支耳32之间设置一垫片10,减小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林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林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0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