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夹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3045.9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6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雷灿伙;蒋汉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夹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应运而生的智能终端的附属品也被广泛使用,如无线耳机等。无线耳机能够通过无线技术与智能终端连接,可以让用户免除电线的牵绊,自由通话或听音乐等。使用完后,用户直接将无线耳机摘下放置在一旁。然而,无线耳机的体积一般都较小,存放位置难于被用户发现,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收纳无线耳机的背夹电池。
一种背夹电池,用于对智能终端充电,还用于收纳无线耳机,所述背夹电池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在所述第一开口端至所述第二开口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侧壁配合以固定所述智能终端,所述侧壁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用于容置所述无线耳机;
电池,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及
控制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控制板能控制所述电池对所述智能终端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无线耳机能穿设于所述充电孔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夹电池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容置于所述充电孔内或设于所述充电孔的内壁上,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相互连接的耳塞部及延伸部,所述收纳槽用于容置所述耳塞部,且所述收纳槽的形状与所述耳塞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充电孔用于供所述延伸部穿设,且所述充电孔的内壁与所述延伸部的表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侧壁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的端部开设有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夹电池还包括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位于所述侧壁上,且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输出接口用于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充电口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上设有卡钩,所述卡钩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卡钩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卡紧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输出接口位于所述卡钩上;
所述卡钩设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卡钩相对设置在所述侧壁的两侧上,另一个所述卡钩设于所述侧壁的端部,所述输出接口位于所述侧壁端部的所述卡钩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处朝向开口内呈倒钩状,所述输出接口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夹电池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背夹电池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表面转动连接;
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通孔设在与所述智能终端的摄像头及闪光灯相对的位置,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的摄像头及闪光灯裸露在外。
上述的背夹电池,在侧壁上开设了用于容置无线耳机的收纳槽,从而在无线耳机使用完后,用户可以将无线耳机放置在收纳槽内,以防止将无线耳机弄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背夹电池与智能终端及无线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背夹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背夹电池的仰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背夹电池的前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背夹电池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背夹电池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背夹电池10用于对智能终端20充电,智能终端20可以为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等可充电电子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3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