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3305.2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6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树东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垫片 出水孔 储水腔 茶托 底座 自动出水茶具 本实用新型 底部边沿 对称开设 出水嘴 盛水室 茶海 边缘形成 技术要点 上出水口 下出水口 向下延伸 放置槽 省力 嵌入 相通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出水茶具,包括茶碗、底座、茶托和茶海,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茶碗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底部开设有上出水孔,储水腔的底部边沿内于上出水孔的下方嵌入有上出水垫片,上出水垫片对称开设有两个上出水口;所述茶托位于底座上,茶托的底部开设有下出水孔,下出水孔的上方设有下出水垫片,所述下出水垫片上对称开设有两个下出水口,茶托内处于下出水垫片的边缘形成容储水腔的底部边沿进入的放置槽;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盛水室,底座的侧面设有与盛水室相通的出水嘴,所述茶海位于出水嘴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可使茶碗内的水自动流入茶海内,其操作简便快捷、省事省力、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茶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出水茶具。
背景技术:
品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功夫茶是我国传统的品茶风尚,在泡功夫茶的过程中,需将茶叶放在茶壶内浸泡,再将泡好后的茶水分倒在各个小茶杯内供各饮茶者饮用,在倒茶的过程中要避免茶叶随着茶水进入茶杯内,其操作较困难,此外用手直接拿取茶壶进行倒茶也容易发生烫伤,使用的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出水茶具,它可使茶碗内的水自动流入茶海内,其操作简便快捷、省事省力、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水茶具,包括茶碗、底座、茶托和茶海,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茶碗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底部开设有上出水孔,储水腔的底部边沿内于上出水孔的下方嵌入有上出水垫片,上出水垫片对称开设有两个上出水口;所述茶托位于底座上,茶托的底部开设有下出水孔,下出水孔的上方设有下出水垫片,所述下出水垫片上对称开设有两个下出水口,茶托内处于下出水垫片的边缘形成容储水腔的底部边沿进入的放置槽;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盛水室,底座的侧面设有与盛水室相通的出水嘴,所述茶海位于出水嘴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腔的底部边沿外设有限位块,所述放置槽的边缘设置有相连通的限位槽。如此设置,使限位块在该限位槽内移动,使茶碗能够在较小的范围内移动来控制其内的水自动流出或停止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腔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如此设置,通过过滤网过滤掉茶水中的茶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均为三角形。如此设置,便于加工制作,便于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上下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茶碗的底部设置了储水腔,在储水腔的顶部开设有上出水孔,上出水孔的下方嵌入有对称开设有两个上出水口的上出水垫片;在茶托的底部开设有下出水孔,下出水孔的上方设有对称开设有两个下出水口的下出水垫片,通过旋转茶碗使上出水垫片上的两个上出水口与下出水垫片上的两个下出水口上下对应或错开,当两者上下对应时,茶碗内的水经过茶托流入底座内的盛水室内,再由出水嘴流向茶海内,从而实现了自动出水的目的,其操作简便快捷、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茶碗的剖视图;
图3是茶碗的仰视图;
图4为茶托的俯视图;
图5为茶托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树东,未经徐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3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稳固放置的学生用保温壶
- 下一篇:一种防倾倒的智能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