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及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6327.4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8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F24D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纳米 加热 元件 管踢脚线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踢脚线加热器,特别涉及一种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及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寒冷气候环境中,为实现室内供暖,传统的方式主要有基于取暖片的集中供暖方式、基于空条的供暖方式,但这些方式普遍存在供暖效果不佳、能耗高、占用空间大、污染严重等缺陷。为此,人们又发展出了地暖采暖方案,这种方式可将供暖设备与建筑有机结合,既不占用空间又舒适安全,但地暖设备普遍存在安装时费时费力,而且不易维修的问题。
近年来,踢脚线加热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其主要优点为体积小、零噪音、舒适环保。但目前的踢脚线加热器仍存在一些缺点,如收纳困难、表面温度偏高容易造成烫伤、存在电磁辐射等。例如,CN202990376 U公开了一种电加热踢脚线装饰板材,可将踢脚线加热器安装在墙角,节省空,但其结构复杂,不易收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及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其包括碳纳米管加热膜和散热片,所述碳纳米管加热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与散热片贴附而导热连接,同时所述碳纳米管加热膜与电极电连接,所述碳纳米管加热膜包括由复数碳纳米管聚集形成的碳纳米管薄膜。
在一些较佳实施方案中,所述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整体呈折纸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的整体厚度可不大于10mm。
进一步的,所述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的功率可以被控制于10~1000W/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其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分布于壳体内的气流通道连通;
所述的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其中至少一散热片的至少局部布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连接件,用以将所述壳体与墙体和/或地面固定连接。
在一些较佳实施方案中,所述出风口、进风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上部、下部。
在一些较佳实施方案中,所述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整体呈折纸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上任意一条折线均沿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行进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的整体高度可以为50~150mm。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整体厚度可以为8~50mm。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整体高度可以为60~2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碳纳米管薄膜的面状发热体的特点构建了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并基于此构建了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该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能够以高效方式将碳纳米管薄膜产生的热量迅速导出并通过空气及时散发至周围环境,从而高效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供热,该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能耗低、供暖效率高、安全性能好,且占用空间极少、易于安装维护,利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超薄碳纳米管踢脚线加热器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超薄碳纳米管加热元件包括碳纳米管加热膜和散热片,所述碳纳米管加热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与散热片贴附而导热连接,同时所述碳纳米管加热膜与电极电连接,所述碳纳米管加热膜包括由复数碳纳米管聚集形成的碳纳米管薄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还覆盖有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分布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与散热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相背对的两侧表面均覆设有绝缘材料。
进一步的,前述绝缘材料可以选自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或热熔胶膜等,且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碳纳米管加热膜的相背对的两侧表面均与散热片贴附而导热连接,以更为高效的将碳纳米管薄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63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声装置中的振动系统及发声装置
- 下一篇:插头式三防电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