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6565.5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4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叶现楼;吴晓峰;赵建伟;王昌;白超;刘鹏飞;刘锐;于新坤;侯路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5/133 | 分类号: | E01D15/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贝雷桥 坡度 贝雷片 连接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雷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组装贝雷桥的贝雷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贝雷桥由贝雷片快速组装而成,具有结构简单、运输方便、架设快捷、载重量大、互换性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广泛应用于国防、战备、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市政水利工程等,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最好的组装式桥梁。
贝雷片由上、下弦杆、竖杆及斜杆焊接而成,上下弦杆的端部有阴阳接头,接头上有连接销孔。当两片贝雷片组装时,其中一片贝雷片的阳接头插设在另一片贝雷片的阴接头中,阴阳接头的连接销孔相对,其中插设连接销轴,由此将两片贝雷片进行固定。
因贝雷片不能焊接,如果贝雷桥坡度大,行驶车辆为工程车,则坡向贝雷片需采用有效的固定措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其能够有效固定贝雷片,且可以调节贝雷桥坡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其能够有效固定贝雷片,且可以调节贝雷桥坡度,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单,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底座、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固定件,所述第一支座中横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座中横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相互间隔设置并安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固定件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支座和/或所述第二支座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间隔距离用于大于或等于贝雷片的阴接头的宽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间隔距离用于等于所述的贝雷片的阴接头的宽度。
较佳地,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限位在所述固定件的两端之间。
更佳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销和卡簧,所述固定销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外,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径向凸缘,所述径向凸缘抵靠所述第一支座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支座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端部的侧面具有环形凹槽,所述卡簧卡设在所述环形凹槽中且抵靠所述的第二支座的外侧面/所述的第一支座的外侧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座为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支座是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相互平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的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加强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底座。
更佳地,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外,所述第一加强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座的外侧面和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加强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的外侧面和所述底座。
更佳地,所述第一加强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加强件相互间隔设置。
更佳地,所述第一加强件是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件是第二加强板。
较佳地,所述底座为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贝雷桥坡度的贝雷片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固定件,第一支座中横向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支座中横向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和第二支座相互间隔设置并安设在底座上,第一和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固定件穿设第一和第二通孔且与第一支座和/或第二支座可拆卸固定,第一和第二支座之间的间隔距离用于大于或等于贝雷片的阴接头的宽度,由此,可以将两片贝雷片的相互插设的阴阳接头有效铰接,因此,其能够有效固定贝雷片,且可以调节贝雷桥坡度,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65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