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7517.8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郝木明;曹恒超;汪艳红;袁俊马;杨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接触 机械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属于密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在其密封端面上开设有不同型式的动压槽,当密封运行时产生的动压效应使密封端面打开,减少了密封端面间的摩擦损耗,延长了密封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其泄漏量低且稳定性较高,所以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在流体机械装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工业的发展,机械密封运行工况更多趋向于高转速、高温和高压。随着转速的提高,虽然端面动压槽产生的动压效应会增强但是同时也会出现严重的空化现象,同时端面温度的升高会降低阻塞介质的粘度,降低端面动压效应,导致密封端面接触,加大密封端面间的磨损,降低密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促进密封腔内的阻塞介质的流动,有效的降低了密封环的温度,同时保证密封端面间一直存有完整的流体膜,增强了密封端面的润滑能力,延长密封的使用寿命。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该装置由静环(1),增压环(2),动环座(3),轴套(4),动环(5),推环(6),弹簧(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环安装于静环座内,静环座固定于腔体上;弹簧与推环相连,并放置于动环座内的弹簧槽中;动环与推环相连并放置于动环座内,动环座内侧与轴套相连并随轴套转动,外侧与增压环相连;增压环通过防转凹槽随动环座转动。
所述的增压环(2)随动环座(3)同步转动,并对动环进行预紧,位于增压环上的增压叶片弯曲方向与转轴旋转方向应小于90度。
所述的动环(5)内开设有由外侧壁面至密封面的导流道(8),导流道截面形状以有利于流体流动为首要条件,且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其数量与位置与增压叶片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
该装置采用的增压环随转轴转动时,阻塞介质通过增压叶片加压,经动环内的导流道进入密封间隙内,在阻止密封介质泄露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开启力,使动静环分离,加速了阻塞介质的流动,并在密封间隙内形成完整的液膜,不仅可以降低端面的之间的摩擦,同时可以降低密封环温度,延长了密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中,1-静环,2-增压环,3-动环座,4-轴套,5-动环,6-推环,7-弹簧,8-导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自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该装置由静环(1),增压环(2),动环座(3),轴套(4),动环(5),推环(6),弹簧(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环安装于静环座内,静环座固定于腔体上;弹簧与推环相连,并放置于动环座内的弹簧槽中;动环与推环相连并放置于动环座内,动环座内侧与轴套相连并随轴套转动,外侧与增压环相连;增压环与动环相接触且随动环座转动。
所述的增压环(2)随动环座(3)同步转动,并对动环进行预紧,位于增压环上的增压叶片弯曲方向与转轴旋转方向应小于90度。
所述的动环(5)外侧壁面与动环密封面之间开设有导流道(8),导流道截面形状以有利于流体流动为首要条件,其数量与位置与增压叶片一一对应。
流体机械运行后,转轴带动轴套(4)转动,轴套(4)带动动环座(3)同步旋转,同时增压环(2)在防转凹槽的作用下随动环座(3)转动。此时位于增压环(2)外侧的阻塞介质被增压环(2)上的增压叶片带动并被加压,通过动环(5)内的导流道进入密封端面,其径向分量可阻止密封泄漏,轴向分量形成端面开启力。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上述所陈述的具体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75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