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进水的油封压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8339.0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7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兴才;时彦波;刘海霞;齐玉梅;杨琳;孟祥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水 压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进水的油封压盖。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油田生产过程常用的一种抽油设备,其通过使电动机动力经皮带轮减速后,传递给曲轴箱,曲轴箱内的曲轴和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多个柱塞的前后往复运动,以使高压液体吸入或排出。其中,连杆机构包括同时与柱塞和曲轴连接的连杆,曲轴箱的出口处设置有环形结构的油封盒,油封盒内设置有油封,连杆动密封地穿过油封来进出曲轴箱,进而带动柱塞往复运动。然而,在柱塞泵的运行过程中,柱塞用密封填料总成漏失的水会飞溅到连杆上,并在长期往复运动过程中随着连杆通过油封带入到曲轴箱内,进而造成曲轴箱内机油变质。
为了解决曲轴箱进水的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更换柱塞用密封填料总成或者油封的方式,以避免漏失的水带入曲轴箱内。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拆装强度大、成本高,并且在长期运行后,仍然会出现曲轴箱进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防进水的油封压盖。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进水的油封压盖,所述油封压盖包括用于使连杆穿过的筒状本体;
所述筒状本体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密封槽,每个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圈;
所述筒状本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密封槽之间的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泄漏孔;
所述筒状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油封盒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所述筒状本体的一个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块,所述环状凸块上设置有多个径向通槽。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径向通槽的底部设置成内凹的弧形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径向通槽的宽度由外至内逐渐减小。
具体地,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泄漏孔与每个所述径向通槽一一相对。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槽设置成两个或三个。
具体地,作为优选,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的所述泄漏孔设置成六个。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环状凸块的壁厚为所述筒状本体壁厚的2-3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封压盖,通过设置多个密封圈,能够确保连杆上的漏失水不会带入油封和曲轴箱,从而防止曲轴箱内机油变质。通过设置多个泄漏孔以确保被密封圈阻挡的水分能顺利排出该油封压盖,保证该油封压盖的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在筒状本体的一个端部设置环状凸块,并在环状凸块上设置多个径向通槽,以便于插入驱动压盖旋转的施力杆,使得该油封压盖在油封盒上的安装更加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封压盖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筒状本体,
101 密封槽,
102 泄漏孔,
103 环状凸块,
104 径向通槽,
2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基于在柱塞的长期往复运动过程中,密封填料总成漏失的水会飞溅到连杆上,并随着连杆通过油封带入到曲轴箱内,进而造成曲轴箱内机油变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进水的油封压盖,该油封压盖固定在油封盒上使用。具体地,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该油封压盖包括用于使连杆穿过的筒状本体1;筒状本体1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密封槽101,每个密封槽101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圈2;筒状本体1位于相邻两个密封槽101之间的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泄漏孔102;筒状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油封盒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筒状本体1的一个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块103,环状凸块103上设置有多个径向通槽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8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水回收过滤装置
- 下一篇:粘性涂料研磨过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