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船体内的舱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0233.4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9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平;王波;徐丹;崔兵兵;赵家蛟;吴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6 | 分类号: | B63B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船体内的舱壁结构,属于主船体内舱壁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极地航行船舶主要航行于北极圈,北极圈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风大浪急,雨、雪频繁,且常年低温,航道冰层很厚。航行于此的船舶除了要承受巨大的冰载荷和波浪载荷,还需要对船体内部空间(如压载水舱、淡水舱、油舱等液舱)进行加热,防止液体在低温下结冰或者油品性能降低。在人员能够到达的其他区域也需要进行加热来防寒保暖,也保证各种设备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转。一系列的防冻化措施会增加大量的管路,同时也需要很多加热设备,如大型锅炉等。而主机等设备也因为功率超大而外形尺寸很大,上述这些要求都对船体内部空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此以外,像极地甲板运输船这种航行于极地区域的船型,其主要功能是向极地区域运输钻井装置、模块等大型物件。甲板上传递下来的载荷非常巨大,这使得模块下方的常规船体结构尺寸非常大,进而占据船体内部很多空间。
目前,主体船所采用的常规船体结构一般都做成板与强筋组合的结构形式,即在作为纵向舱壁的钢板上设置垂直桁或水平桁与扶强材等来保证结构的弯曲强度和屈曲强度。当船体受到的载荷越大时,钢板越厚、垂直桁或水平桁的构件尺寸、扶强材的尺寸也会越大。如图2所示,板上的垂直桁因载荷巨大而使腹板较高,腹板、面板也很厚。而根据规范要求,垂直桁的上下端需设置相应尺寸的肘板11。如果把垂直桁7布置到机舱8内,这样的结构占据了机舱的空间,使本来就局促的机舱空间更加布置不下所需要的设备、管路等。如果把垂直桁7’布置到走道9一侧,那么走道的净空间也被压缩,不利于人员通行,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这种板及扶强材组合的结构形式使得机舱空间需求和走道空间需求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综上,在船体主尺度确定的情况下,船体的构件尺寸与船体内部的功能和设备布置(比如通道的宽度要求等)就会形成矛盾:构件尺寸太大,影响船体功能和设备布置。同时,构件尺寸的加大也使空船重量增加迅速,这也会对船舶性能和船舶经济性都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船体内的舱壁结构,能够对甲板上传递下来的载荷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并有效节省船体内部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船体内的舱壁结构,包括甲板强横梁、平台及用于分隔舱室的纵舱壁,沿所述纵舱壁所在平面固设有数个支柱,所述支柱与纵舱壁及纵舱壁扶强材焊接在一起,支柱的顶端固接在强横梁面板与纵桁面板的连接部上,支柱的底端与平台固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柱为圆柱形支柱或方形支柱,支柱的柱面与纵舱壁及纵舱壁扶强材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柱的中轴线位于纵舱壁所在平面上。也就是说,支柱所占空间被平均分配到机舱和走道内,使得双方的空间都得到释放。
进一步,所述强横梁面板与纵桁面板的连接部的面积大于支柱的横断面面积。因为支柱顶端处于纵桁面板和强横梁面板的下面,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支柱顶端的焊接。
再进一步,当强构件与舱壁板进行对接时,为了保证纵桁与纵舱壁之间载荷传递平顺,不出现突变,所述纵桁面板的一端朝着横舱壁所在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横舱壁。
为了进一步保证纵桁与纵舱壁之间载荷平稳传递,所述纵桁面板穿过横舱壁后,纵桁面板的宽度从两侧向中间逐渐收缩变小。
进一步,为了提高纵舱壁扶强材对纵舱壁的支撑效果,所述纵舱壁扶强材在支柱处断开,并采用角接接头双面连续焊接的形式与支柱焊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柱也可以为槽钢支柱或工字钢支柱。同样起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主船体内采用支柱来替代垂直桁,作为板和板上扶强材的支撑。支柱不仅能够很好地承担从甲板上传递下来的大型物件的载荷,同时支柱所占用的空间很小,且被平均分配到机舱和走道内,使得双方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另外,这种结构形式也比常规结构形式节省重量,这对船舶性能以及船舶经济型都有一定的益处。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船体结构采用的板与加强筋组合的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2图1沿A-A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柱与纵舱壁及甲板强横梁连接形式的横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柱与纵舱壁及甲板强横梁连接形式的纵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柱上端连接结构处理形式的水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甲板强横梁端部处理形式的纵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0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船的船底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拆式绑扎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