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主意愿控制的可穿戴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1451.X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4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榕;杜民;陈建国;陈盛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束缚带 功能性电刺激 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 角度传感器 可穿戴式 对电极 治疗仪 穿戴 采集肌电信号 刺激电流 促进作用 导线穿过 康复训练 可弯曲的 随身携带 电极 大臂 小臂 小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自主意愿控制的可穿戴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包括用于穿戴在大臂上的第一条形束缚带和用于穿戴在小臂上的第二条形束缚带,所述第一条形束缚带和第二条形束缚带经可弯曲的角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条形束缚带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口袋,所述电路板经导线分别与三对电极及角度传感器连接,其中一对电极用于采集肌电信号,两对电极用于发出刺激电流;所述口袋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导线穿过的小孔。本实用新型易于患者随身携带,对康复训练起到促进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自主意愿控制的可穿戴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以及文献研究中的可穿戴式的功能电刺激治疗仪较少,已有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大部分是不可穿戴的独立的仪器。这些功能性电刺激仪存在一些缺陷很明显:仪器较大,不便携,不可穿戴;对于患者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家中,能够使用便携可穿戴的康复训练仪器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不易携带的大型医疗设备显然不具备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主意愿控制的可穿戴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易于患者随身携带,对康复训练起到促进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自主意愿控制的可穿戴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戴在大臂上的第一条形束缚带和用于穿戴在小臂上的第二条形束缚带,所述第一条形束缚带和第二条形束缚带经可弯曲的角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条形束缚带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口袋,所述电路板经导线分别与三对电极及角度传感器连接,其中一对电极用于采集肌电信号,两对电极用于发出刺激电流;所述口袋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导线穿过的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及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显示模块、按键控制模块、肌电信号采集模块、电刺激模块,所述微处理器根据采集回来的肌电信号计算出辅助肘关节运动的刺激电流,并控制电刺激模块产生对应的刺激电流,通过电极作用于肌肉;还包括电源模块为上述模块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条形束缚带和第二条形束缚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口袋为透明材质,封口处设置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条形束缚带将电路板固定在患者的手臂上,并通过电极采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肌电信号计算相应的刺激电流大小,进而通过电极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对患者的手臂运动起到刺激作用;具备方便随身携带的特点,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臂部位电极放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信号原理图。
图中:1-魔术贴;2-第一条形束缚带;3-小孔;4-LCD显示屏;5-口袋;6-导线;7、8、9-电极对;10-电路板;11-第二条形束缚带;12-角度传感器;21-大臂;25-小臂;29-肘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1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