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的息肉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1565.4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0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红;谭回;熊鹰;禤璇;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4 | 分类号: | A61B17/9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地址: | 51803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管道 内窥镜 狭缝 息肉 管口 取出装置 内镜 斜坡 本实用新型 安装方便 长度一致 管道侧壁 活检通道 相对设置 轴线平行 加厚 插入管 前端部 透明帽 弯曲部 侧壁 插拔 取出 痛苦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息肉取出装置,包括:圆形管道本体,所述圆形管道本体侧壁设有与圆形管道轴线平行的狭缝,所述狭缝自圆形管道本体一端的管口开始,所述狭缝的长度与内窥镜的内镜前端部、弯曲部和插入管三者的总长度一致;所述圆形管道本体带狭缝的一端管口设有透明帽,另一端保持圆形管道;所述圆形管道本体带狭缝的一端由管内向管口沿管道侧壁逐渐加厚形成斜坡,所述斜坡与狭缝相对设置。该装置能迅速取出以往无法通过现有活检通道的息肉,高效、安全,使用安装方便,不会破坏现有内窥镜的结构,适用于多种内窥镜,使用时无需多次插拔内镜,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的息肉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目前使用的多为电子内窥镜,电子内窥镜一般包括:外置光源、内镜及附属的机械组成,其中,内镜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部、弯曲部、插入管、操作部、接目部和与外置光源连接的导光光缆。前端部是内镜的硬性部分,设有多个小孔和窗,分别为送气送水出口孔、活检通道出口孔、物镜和导光窗。弯曲部位于前端部和插入管之间,能够向不同方向做弯曲以实现前端部的多角度观察。插入管内部容纳有与送气送水出口孔连通的送气送水阀通道、与活检通道出口孔连通的活检通道、与导光窗连接的光线导光束以及与物镜连接的导像束。使用时,将内窥镜的内镜前端部、弯曲部和插入管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目前内镜的活检通道开口均位于操作部下方,是活检钳及各种治疗用器械插入口,活检钳及各种治疗用器械插入后通过活检通道从前端部的活检通道出口孔伸出。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患有息肉的病人,一般在内窥镜(例如胃肠镜)下经高频电套取切除术后的息肉需整瘤取出进行病理活检。而常用的电子内窥镜的活检通道孔径一般在2.8mm-3.5mm,只能取出直径小于5mm的息肉;对于直径大于5mm的息肉,目前在内窥镜下摘除息肉时,需经专用抓物钳进入人体内取出或经负压吸引在内镜前端部的物镜镜面,随内镜前端部退出;部分切除的息肉滑入肠腔,难以抓取,医生放弃抓取,要求患者留意随大便排出体外,再送活检;而对于多发性息肉,在内窥镜下切除,需要抓取息肉退出内镜后,再次进镜,寻找第二枚息肉,再次切除,反复进出,增加病人痛苦,同时操作延时,造成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内窥镜治疗下息肉取出耗时、操作不便以及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息肉取出装置,其适用于多发、较大息肉的取出,为多发、较大息肉的摘除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式。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窥镜的息肉取出装置,包括:圆形管道本体,所述圆形管道本体侧壁设有与圆形管道轴线平行的狭缝,所述狭缝自圆形管道本体一端的管口开始,所述狭缝的长度与内窥镜的内镜前端部、弯曲部和插入管三者的总长度一致;所述圆形管道本体带狭缝的一端管口设有透明帽,另一端保持圆形管道;所述圆形管道本体带狭缝的一端由管内向管口沿管道侧壁逐渐加厚形成斜坡,所述斜坡与狭缝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息肉取出装置,可通过透明帽将其一端固定在现有内窥镜的内镜前端部,通过外用外置胶带等易拆卸部件将其保持圆形管道的尾部固定在现有内窥镜的内镜插入管与操作部之间的部位,使用时一方面可以为操作器械提供有效的进出通道,保证操作器械沿着该通道进入到达目的部位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另一方面从管口开始设置的狭缝可使通道成为半开放槽道,从而实现较大息肉的取出,甚至达到无限制大小的息肉取出,为直径大于5mm的息肉提供了充足的容纳空间,利于直径大于5mm的较大息肉的重复多次取出,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的操作次数及时间,为操作提供便利,有效缩短整个操作过程,从而降低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操作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15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