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1758.X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7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明;马林;姜亮;林景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其可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子电器、机械器件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现有的电池模组结构中,侧板采用铝合金与绝缘膜复合结构制成,电芯之间直接接触或者采用密实平板进行隔离。在单个电芯热失控时,温度高达500℃以上,此时热量通过隔板和金属侧板大量向相邻电芯传递,造成相邻电芯失效。由于隔热结构无法实现缓冲,导致电芯循环过程中负极膨胀造成的应力无法释放,造成电芯容量衰减速度加快。
现有技术通过在模组结构中增加缓冲结构来保护电芯。但是,普通的缓冲结构直接贴附于电芯大面,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火焰会迅速破坏缓冲结构,造成热失控蔓延,危及电池系统安全。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缓冲隔热性能的电池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缓冲隔热性能的电池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
箱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底板、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以及
多个电芯,收容于箱体的收容空间中;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均设有缓冲隔热层,缓冲隔热层包括缓冲层和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内设有空腔,缓冲层置于空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上设有开口,使得空腔与空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层为空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层为缓冲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层两侧设有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两侧设有缓冲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隔热层外部包覆有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层与隔热层通过电芯压力贴合、胶体粘接、双面胶粘接或外部膜包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隔热层与电芯通过无压力贴合、电芯压力贴合、胶体粘接或双面胶粘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电芯正常充放电循环时,电芯内部产生膨胀力,电芯壳体不断膨胀,缓冲层被膨胀的电芯压缩,容纳电芯膨胀形变,防止电芯膨胀力快速上升,防止电芯内部因过大膨胀力挤压而析锂,使得电芯在2000个循环后,其容量仍然可达到出厂容量的80%以上;2)当某单元电芯失效时,隔热层通过自身耐热或受热膨胀的隔热性能,防止大量热量快速传递造成相邻电芯快速升温而失效,阻止或延缓电芯热失控蔓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缓冲隔热层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缓冲隔热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缓冲隔热层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缓冲隔热层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缓冲隔热层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缓冲隔热层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中缓冲隔热层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包括:
箱体10,包括底板(未图示)、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相对的侧板102和两个相对的端板104,底板、侧板102和端板104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多个电芯20,收容于箱体10的收容空间中;
其中,相邻两个电芯20之间均设有缓冲隔热层30,缓冲隔热层30包括缓冲层302和隔热层3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17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翻转片和电池顶盖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导航多径效应抑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