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级超负压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2536.X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清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人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佛山汇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10 | 代理人: | 周详,张俊平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级 超负压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除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三级超负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特殊要求的超负压系统中,如中央吸尘清洁系统,由于吸入的粉尘量大,一般需要三级除尘装置才能达到净化的效果:第一级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第二级采用滤布或滤筒除尘器,第三级采用空气过滤器。其存在的问题是,首先,第二级除尘器采用在线清灰方式工作,由于是超负压环境,为了实现清灰效果,需要增加高压喷吹的频率或加大高压喷吹的压力,导致能耗增大和滤布加速损坏。而且在高压气脉冲喷吹清灰瞬间,滤布的微孔必然出现扩张现象,在停止喷吹转为超负压状态工作时,会有许多微粒粉尘从扩张的微孔通过,从而降低了滤布自身的过滤精度和效率,当高压脉冲喷吹清灰的频率提高时,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其次,第三级采用空气过滤器时,由于空气过滤器采用平面滤网,其承压能力较小,寿命短,易损坏,在超负压工作状态下,易造成空气过滤洁净程度降低,并且造成超负压风机的损坏。第三,当中央吸尘清洁系统需要的负压值≥25KPa,除尘器外壳所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而现有除尘器一般为方形外壳,该方形外壳在超负压的压力下容易产生变形,严重影响除尘器正常工作和设备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三级超负压除尘装置,在同等抗压强度条件下,不但节省了除尘器制造材料,大大提高除尘效率;并且能耗低,大大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级超负压除尘装置,包括顺序设置的第一级除尘装置、第二级除尘装置、第三级除尘装置和超负压抽风机,第一级除尘装置为多管旋风除尘器,第二级除尘装置和第三级除尘装置分别并联设置两台除尘器,轮流进行离线清灰,各除尘器的外壳为圆柱形,各除尘器的灰斗为倒圆锥形。
进一步地,各除尘器包括外壳、顶板、隔板、灰斗、滤筒、高压气脉冲喷吹清灰装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顶板与隔板之间形成净气室,所述隔板与灰斗之间形成粉尘过滤室,在所述顶板和隔板的下部均设置环形加强筋,在所述顶板和隔板之间设置密闭通道,在所述外壳、环形加强筋、密闭通道之间均布若干连接条。
具体地,环形加强筋的宽度为6mm~12mm,高度为50mm~80mm;连接条的宽度为6mm~12mm,高度为50mm~80mm,连接条至少为3条。
具体地,密闭通道从所述进气口贯穿整个净气室直达所述粉尘过滤室;在隔板上设置净气出气口。
具体地,在与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道上设置进气管阀门;在灰斗设置卸灰阀门。
特别地,第二级除尘装置和第三级除尘装置分别并联设置两台以上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在同等抗压强度条件下,不但节省了除尘器制造材料,而且能够实现滤布+超积架层的二元除尘技术,大大提高除尘效率;并且能够节省除尘器阻力能耗值30%~60%、延长耗材寿命、能耗低,大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级超负压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各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级超负压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三级超负压除尘装置,包括顺序设置的第一级除尘装置100、第二级除尘装置200、第三级除尘装置300和超负压抽风机400,第一级除尘装置100为多管旋风除尘器,第二级除尘装置200和第三级除尘装置300分别并联设置两台除尘器500,轮流进行离线清灰,各除尘器500的外壳10为圆柱形,各除尘器500的灰斗3为倒圆锥形。
并联设置两台除尘器的目的是,当其中一台除尘器的进气管和/或出气管上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进行离线清灰时,另一台除尘器的进气管和/或出气管上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进行除尘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使除尘器组能够连续进行除尘工作,实现了滤布+超积架层的二元除尘。
离线清灰是在过滤室处于气流不流动的静态空间里进行的高压气脉冲喷吹清灰,粉尘在脉冲高压气作用下脱离布袋表面之后,只有重力沉降分选作用,而没有负压吸附力作用,粉尘在充分时间的重力沉降分选作用下,最终分化为2部分:绝大部分直接落入灰斗;少部分微细-超微细粉尘继续悬浮于过滤室。
特定组合离线喷吹清灰工艺之下的粉尘运动轨迹特征如下:
A、普通粉尘:吸附-分离-沉降-直接落入灰斗。
B、微细-超微细粉尘:吸附-分离-悬浮于过滤室或直接落入灰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人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人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2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原代细胞分离制备方法
- 下一篇:汗腺细胞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