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切开术用拔管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3807.3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3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蔡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华安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何湘玲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切开 术用拔管 封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术用拔管封堵器,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通气管、吸痰侧管以及用于与导管外置接头套接的套管,所述通气管设于所述套管上并与其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上设有用于调整其通气量以实现全堵管和半堵管的调整机构,所述吸痰侧管设于通气管的侧部并位于所述调整机构和套管之间,吸痰侧管的外端口上密封盖设有可拆卸的帽盖,且其内腔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使用安全方便、成本低、封堵牢靠卫生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实用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后一次性拔管用的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技术广泛运用于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是在病人昏迷、呼吸衰竭以及呼吸道阻塞等情况下采取的紧急措施,其目的是解除呼吸道阻塞,建立人工气道。目前临床使用的气管切开导管多为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其结构一般由气管插管、固定翼、充气管、指示球囊、充气阀、气囊、插管芯和导管外置接头等部件构成。
尽管气管切开术被临床广泛运用,但由此又带来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气管切开术后拔管问题,即气管切开患者病情稳定后就要进行拔管,而一般在拔管前需要先试行部分堵管及全堵管再决定是否拔管。目前临床没有专门的封堵装置,一般是利用纱布、塑料盖、橡皮塞、棉球、棉签、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瓶塞等临时制成堵管器具进行堵管。这些方式虽然取材方便,但会存在不能试堵管、封堵管不牢靠、堵管器具脱落、堵管处易被分泌物污染、堵管用物脱落误入气管导致窒息的危险以及不能吸痰等等缺陷,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需依据气管导管的型号反复调整,其操作繁琐,不但费时,还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也不符合无菌操作的原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材方便经济、制作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能实现部分堵管和全堵管调节控制且能同时进行吸痰和气道湿化注药的气管切开术用拔管封堵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管切开术用拔管封堵器,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通气管、吸痰侧管以及用于与导管接头套接的套管,所述通气管设于所述套管上并与其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气量以实现全堵管和半堵管的调整机构,所述吸痰侧管设于通气管的侧部并位于所述调整机构和套管之间,吸痰侧管的外端口上密封盖设有可拆卸的帽盖,且其内腔与所述通气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用于装设于通气管上的固定座和滚轮,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条形凹槽,固定座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条形凹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安装孔和条形凹槽穿设于所述通气管上,所述滚轮嵌设于所述条形凹槽内并形成过渡配合,所述滚轮沿条形凹槽滚动时能逐渐压紧或放松通气管,实现全堵管或半堵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为六面体长条形结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倾斜面,条形凹槽开设于所述倾斜面上,条形凹槽的两侧均设有一轨道槽,两条所述的轨道槽均相对于条形凹槽底部倾斜设置并与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滚轮通过一滚轮轴装设于倾斜的轨道槽内。
优选的,滚轮的外周沿轴向均布有若干防滑齿。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长度为30mm~35 mm,宽度为10 mm~12mm,两端的厚度分别为10 mm~12mm和17mm~20mm。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径为17mm,长度为30mm~35 mm。
优选的,所述吸痰侧管的内径为7 mm~10mm,长度为15 mm~20mm。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内径为3mm~5 mm,长度为85 mm~95mm。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吸痰侧管和套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华安,未经蔡华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3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