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6062.6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5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杰;周英杰;史鹏;张帅;李磊;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综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综合管廊的预制拼装结构,特指一种地下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或者“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同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实诚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全国各省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热点。因其结构跨度小、舱室多以及层高低的特点,结构主体预制加工已经逐渐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当中,国内地下综合管廊以3舱、4舱设计居多,传统的预制加工方法只能进行单舱整体预制,且因混凝土结构自重及体积大,多舱室无法吊装及运输,导致其推广受限,无法进行普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解决的传统的预制加工因自重及体积大无法应用于多舱室预制施工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
装设于设定位置且预制形成的多个底板构件,所述底板构件上与其他底板构件连接的端部处设有第二张拉孔,相邻的两个底板构件之间通过穿设所述第二张拉孔的连接筋紧固连接;
预制形成的多个墙体构件,所述墙体构件立设于所述底板构件之上,所述底板构件上与所述墙体构件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墙体构件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并与所述第二插接孔对应的第三插接孔;
插设于所述第三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的插接杆,通过所述插接杆连接所述墙体构件和所述底板构件,所述插接杆的顶部伸出所述墙体构件的顶端;以及
预制形成的多个顶板构件,所述顶板构件上与其他顶板构件连接的端部处设有第一张拉孔,相邻的两个顶板构件之间通过穿设所述第一张拉孔的连接筋紧固连接;所述顶板构件上与所述墙体构件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插接孔,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孔将所述顶板构件套设于所述插接杆上并置于对应的所述墙体构件之上,从而通过所述底板构件、所述墙体构件以及所述顶板构件围合形成对应的地下综合管廊。
将地下综合管廊的舱体结构分解为组块,再进行组块的预制拼装作业,避免了大体积构件无法吊装及运输的问题,且顶板构件、底板构件以及墙体构件间通过插接杆插接实现刚性连接,各个构件间水平向用连接筋进行张拉连接,使得各个构件实现整体结合,可保证地下综合管廊的承载能力和耐久力。且拆分成多个组块后,构件的自重小,安装及定位方便,与现浇结构相比,能够缩短施工周期,采用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成型质量好。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拼接形成的地下综合管廊能够适用于多舱室管廊的施工,解决传统预制方法中的自重及体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构件间沿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拼接连接,所述顶板构件间沿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拼接连接,所述墙体构件间沿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的长度方向拼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板构件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张拉孔连通的第一操作槽,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槽向所述第一张拉孔内穿入连接筋并对所穿入的连接筋进行张拉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顶板构件间的紧固连接;
所述底板构件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张拉孔连通的第二操作槽,通过所述第二操作槽向所述第二张拉孔内穿入连接筋并对所穿入的连接筋进行张拉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底板构件间的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墙体构件上与其他墙体构件连接的端部处开设有第三张拉孔,所述墙体构件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三张拉孔连通的第三操作槽,通过所述第三操作槽向所述第三张拉孔内穿入连接筋并对所穿入的连接筋进行张拉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墙体构件间的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接杆为PC钢棒,所述连接筋为预应力钢绞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组构件纵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组构件纵向连接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中顶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6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廊台车升降机构
- 下一篇:集水坑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