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6169.0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2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菊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菊芬;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造 地下 连续 护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的建筑结构。地下连续墙具有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停车场、地下油库、挡土墙、高层建筑的深基础、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工业建筑的深池、坑;竖井等。地下连续墙在施工过程中,首选要利用特种挖槽机械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基槽,为了防止基槽的两侧壁塌方,需要设置相应的护壁结构,现有技术中通常借助于泥浆的护壁作用,但是其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发生渗透,影响周边区域地理环境。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864764A,公开日:2010-10-20)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Y”型嵌岩槽段护壁结构及地下连续墙“Y”型嵌岩槽段的护壁成槽施工方法,它包括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墙,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墙上设有钢筋混凝土导墙,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墙包括三个“V”型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墙,三个“V”型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墙构成““Y”形,“Y”形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墙的的两个竖向拐角处设有塑性混凝土桩与两侧的水泥土深层搅拌桩连接,从而构成“Y”型嵌岩槽段护壁结构,地下连续墙“Y”型嵌岩槽段采用“五铣”成槽施工方法。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护壁结构比较复杂,使用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的使用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包括两组呈矩形的板体,其特征在于,两组板体平行相对设置,两组板体相对的侧面为对侧面,另一侧面为贴靠面,所述板体的一侧边上具有向板体的贴靠面方向弯折的折板,所述折板与所述板体相垂直,两组板体的对侧面上还具有若干个一一对应的固定凹槽;两组板体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套筒和顶杆,所述套筒的一端具有内螺纹段,所述顶杆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段;所述套筒的内螺纹段与所述顶杆的外螺纹段相螺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抵靠在其中一组板体的固定凹槽内,所述顶杆的另一端抵靠在另一组板体相对应的固定凹槽内。
其原理如下:开挖基槽后,将两组板体分布贴靠在基槽的侧壁上,板体上的折板贴放在地面上;将支撑杆的套筒和顶杆连接起来,并保证套筒和顶杆两者螺接后的总体长度小于两个板体之间的距离;套筒和顶杆的端部分别抵靠在两组板体相对的固定凹槽内;拧动套筒和顶杆,使其总长度边长,端部抵紧在板体的固定凹槽槽底,形成支撑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基槽槽壁的坍塌。本技术方案中的护壁结构组装简单,使用方便,支撑牢固。
在上述的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中,所述折板上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长条状的定位杆;所述通孔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且沿折板的侧边分布,所述定位杆的长度至少等于所述板体的高度。通过定位杆进一步保证板体设置的稳定性,定位杆靠近折板的边沿,远离基槽,保证定位杆插设在地下时不会挤压地基对基槽构成负面影响。
在上述的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中,所述板体和折板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插设有螺栓。通常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是比较长的,而每个板体的长度有限,因此通过螺栓将若干个板体拼接起来,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足够长度的护壁结构,两个板体相互拼接时,端部重合一部分,通过螺栓紧固,稳定可靠,安装方便。
在上述的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中,所述板体上的固定凹槽至少分为上下两排,每一排的固定凹槽沿板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这样分布的支撑杆能够保证足够的稳靠性。
在上述的用于建造地下连续墙的护壁结构中,所述板体采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制成板体硬度和强度高,耐水耐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壁结构组装简单,使用方便,支撑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护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11、固定凹槽;12、对侧面;13、贴靠面;2、折板;21、通孔;3、支撑杆;31、套筒;32、顶杆;4、定位杆;5、螺栓;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菊芬;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菊芬;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6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