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面硬顶模块化种植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7802.8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尹仁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绿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保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面 硬顶 模块化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绿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具有曲面屋顶上的模块化种植盘。
背景技术
屋顶花园是现代化城市绿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顶部实施绿化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屋顶花园系统造价较高且施工工程复杂,在对现有屋顶的绿化改造中,都要在屋面重新铺设防水膜材料,增加额外的成本;现有的屋顶绿化也有通过传统盆栽容器或是类似与传统盆栽容器结构的种植盘内装配土壤基质来实现种植绿化。虽然成本低,但是栽培容器结构简单,蓄水功能单一,还常常因栽培容器内贮存雨水过多而导致植物根系长期受到浸泡,不利于植物生长;当栽培容器设置排水孔时,基质又容易干燥,还是不利于植物生长;对于曲面的屋顶,各个栽培容器之间的位置还会发生滑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各个种植盘之间能柔性连接以适应曲面屋顶的曲面硬顶模块化种植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曲面硬顶模块化种植盘,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盘体和可拆卸安装在盘体上的种植架,盘体在两连续相邻的外侧壁上均延伸出球体,两球体和对应最近的侧壁之间设有连杆,盘体在另两连续相邻的外侧壁均设置有容纳球体的收纳腔,若干盘体通过彼此间的球体和收纳腔配合形成球铰连接并组成阵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球体和对应的连杆均采用弹性材料,收纳腔的入口的面积小于球体的最大截面面积,收纳腔的体积大于球体的体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盘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种植架的四个台阶,四个台阶分别设置在盘体的内侧壁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收纳腔分别处于其中两台阶的内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盘体在种植架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泄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盘体内还设置有给土壤补水的引水管,引水管包括分布在管壁四周的若干通孔,以及处于管道内主要由纤维、陶粒组成的混合束结,纤维从通孔伸出引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曲面硬顶模块化种植盘同时具有突出的球体和收纳腔,于是仅需一种结构的种植盘即可快速地完成拼接;球绞拼接各个种植盘,同时连杆使各个种植盘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球绞配合连杆既使得各种植盘经过变形自适应曲面的屋顶,又能够彼此连接加固防止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盘体主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盘体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若干种植盘拼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为曲面硬顶模块化种植盘,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盘体1和可拆卸安装在盘体1上的种植架6,盘体1在两连续相邻的外侧壁上均延伸出球体5,两球体5和对应最近的侧壁之间设有连杆51,盘体1在另两连续相邻的外侧壁均设置有容纳球体5的收纳腔3,若干盘体1通过彼此间的球体5和收纳腔3配合形成球铰连接并组成阵列。
种植盘同时具有突出的球体5和收纳腔3,于是仅需一种结构的种植盘即可快速地完成拼接,节省了生产时开模的费用,特别是组装简单方便。
球绞拼接各个种植盘,同时连杆51使各个种植盘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球绞配合连杆51既使得各种植盘经过变形自适应曲面的屋顶,又能够彼此连接加固防止脱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球体5和对应的连杆51均采用弹性材料,收纳腔3的入口的面积小于球体5的最大截面面积,收纳腔3的体积大于球体5的体积。种植盘在拼接时,球体5具有弹性,可以塞入收纳腔3;连杆51使用弹性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个种植盘的连接柔性。
本实施例中,种植盘注塑成型,收纳腔3同步生成,连杆51分别与球体5和种植盘之间螺纹连接。实际中,可根据屋顶曲面曲率选择不同长度的连杆51,使阵列的种植盘达到紧凑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盘体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种植架6的四个台阶2,四个台阶2分别设置在盘体1的内侧壁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收纳腔3分别处于其中两台阶2的内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盘体1在种植架6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泄水孔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盘体1内还设置有给土壤补水的引水管7,种植架6上设置有便于引水管7穿过的圆孔。引水管7包括分布在管壁四周的若干通孔,以及处于管道内主要由纤维71、陶粒组成的混合束结,纤维71从通孔伸出引水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绿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绿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7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