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9877.X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沁珊;朱焱;向中凡;柳在鑫;张翠;张碟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轭 曲线 端面 啮合 蜗杆 传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的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用来传递交错轴之间的力和运动。
背景技术
渐开线蜗杆传动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承载能力差等缺点,影响了传动性能,为了改善渐开线蜗杆传动副的缺点,凸凹齿面相啮合的蜗杆传动副的研究逐渐增多。圆弧蜗杆传动副是以凹凸圆弧齿廓点接触形式传动的,具有较高的接触强度和承载能力,传动过程啮合面易形成动压油膜接近纯滚,传动效率高,但存在着对中心距敏感、轴向力作用、齿根弯曲强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一些重要领域对圆弧蜗杆传动副的要求。因此能够提出一种滑动率小、接触强度大且承载能力高的蜗杆传动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蜗轮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此种传动副弥补了传统蜗杆刚度不足的缺点,并且该传动副具有齿面间滑动率小、接触强度大且承载能力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包括蜗轮及其与之相啮合的左蜗杆(1)、右蜗杆(3),左蜗杆(1)、右蜗杆(3)由蜗轮(2)共轭包络而成,且左蜗杆(1)和右蜗杆(3)对称布置。蜗轮的齿廓曲线与蜗杆的齿廓曲线为共轭曲线,且蜗轮和蜗杆的齿廓曲线均为圆弧线;蜗杆和蜗轮的圆心曲线为为沿齿廓曲面公法线方向的等距曲线,所述圆心曲线分别由蜗轮和蜗杆的齿廓线的圆心构成。
3、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基于共轭原理提出的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的齿廓均为圆弧形,使蜗轮和蜗杆的啮合点沿着共轭曲线运动,不仅继承了共轭曲线的优点,且由圆弧构成的点接触形式使接触强度得到了提高,承载能力增大、磨损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的啮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的蜗轮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的齿廓啮合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结合附图,并结合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达到所需功能要求,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副,包括蜗轮及其与之相啮合的左蜗杆(1)、右蜗杆(3),左蜗杆(1)、右蜗杆(3)由蜗轮(2)共轭包络而成,且左蜗杆(1)和右蜗杆(3)对称布置。蜗轮的齿廓曲线与蜗杆的齿廓曲线为共轭曲线,且蜗轮和蜗杆的齿廓曲线均为圆弧线;蜗杆和蜗轮的圆心曲线为为沿齿廓曲面公法线方向的等距曲线,所述圆心曲线分别由蜗轮和蜗杆的齿廓线的圆心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98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