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条生产用压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1990.1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7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庄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翠英 |
主分类号: | B29C59/04 | 分类号: | B29C5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4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 生产 压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制品加工科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胶条生产用压痕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利用价值,塑胶广泛应用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例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电线电缆、建筑器材、通讯电子、汽车工业、航天航空、日用五金等,现有的塑胶压痕或压槽机一般采用将塑胶铺放在制有压模的平面压板上定位后再由位于压板上方的与压模适配的压头向下压制,从而制得带有槽的塑胶,压槽装置在对合成树脂片材上下面沿需折痕加热,同进对折痕处施压,使片材折出塑性折痕,施压装置使用压缩空气驱动,通过一定形状的压头或压模,对片材施压实现折痕的装置。该装置成型稳定美观的折痕槽,但其需要定位,在装置后停留制槽,压制麻烦,压制时间长,效率低,塑胶垫运用方式进行制槽,其在加工时容易使前一段压制的槽与后一段压制的压痕不对应或间距不均,影响到成品的品质,容易产生次品。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压痕装置的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塑胶制品加工作业,促进压痕机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条生产用压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压制时间长,效率低,加工时容易使前一段压制的槽与后一段压制的压痕不对应或间距不均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条生产用压痕装置,包括支架、第一轧辊和塑胶条,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箱体,且支架下方设置有输送驱动装置和轧辊驱动装置,所述轧辊驱动装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一从动轮,且第一从动轮连接有第二从动轮,所述输送驱动装置通过皮带连接有输送轮,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输入工作台,且箱体后端设置有输出台,所述第一轧辊前端连接第一从动轮,且第二轧辊前端固定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外侧设置有安全罩,所述安全罩左侧固定有观察口,所述箱体正面前方设置有电控箱,所述输送轮和第一轧辊之间安装有加热装置,且第二轧辊和牵引辊之间设置有冷却风扇,所述塑胶条下方设置有冷却风扇和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输送驱动装置、轧辊驱动装置、冷却风扇和加热装置的电信号输出端与电控箱电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牵引辊和输送轮均设置有两个,且在牵引辊和输送轮两两中间放置有塑胶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上均设置有轧条,且轧条在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外圈均匀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塑胶条生产用压痕装置,结构设置合理,采用电控箱设置,操作简单,可持续不间断精确地轧制防滑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压痕机上轧辊上部轧条均匀布置,使制得的凹槽均匀、美观,成品率高,成品品质好,采用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设置,可有效的保证成品品质,压痕机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无需人工排放定位,省时省力,能够更好的进行塑胶制品加工作业,促进压痕机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驱动装置,2、安全罩,3、轧辊驱动装置,4、支架,5、电控箱,6、输出台,7、箱体,8、第二从动轮,9、第一从动轮,10、观察口,11、输入工作台,12、皮带,13、冷却风扇,14、牵引辊,15、第二轧辊,16、第一轧辊,161、轧条,17、加热装置,18、输送轮,19、塑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翠英,未经庄翠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19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环境自适应警示功能的盲杖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眼睛视力恢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