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水泥密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3329.4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6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蒋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永利源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水泥 密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水泥密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密度是水泥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目前常用的水泥密度测定方法为将水泥倒入装有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目前常用的实验仪器是李氏瓶,实验时需要先在李氏瓶内注入无水煤油至0ml刻度线,然后用小匙将称取的水泥样品一点点的从较小的瓶口装入李氏瓶中,用瓶塞塞住瓶口后握住李氏瓶反复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静置后读取此时浆液的总体积,即可得出水泥的体积。若瓶塞与瓶口没有完全密封,在摇动的过程中出现液体渗漏,则测出的体积不准确,甚至摇动过程中液体将瓶塞冲出使得水泥密度测试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泥密度测试装置,无需摇动试验装置可直接测量水泥的体积,降低实验失败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泥密度测试装置,包括混合杯、与所述混合杯连通的加液瓶,所述混合杯包括固定连接并密封的杯身与杯盖,所述杯盖与所述加液瓶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控制通道启闭的阀门,所述加液瓶上设有测量容积变化的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量程大于所述混合杯的容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杯身放置在电子天平上去皮,加入一定量的水泥样品,记录称取的水泥样品重量m,将杯盖固定在杯身上,关闭阀门,向加液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煤油到靠近最大量程位置,记录此时的体积读数V1,打开阀门,无水煤油流到混合杯内与水泥样品混合并浸透,此时的加液瓶内的液面下降,记录此时的体积读数V2,结合混合杯的体积V0,可计算出水泥的密度ρ=m/(V0+V2-V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杯盖上设有与所述加液瓶连通的进流管,其中一个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进流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合杯与加液瓶安装完毕后,在向加液瓶内加入无水煤油前将阀门关闭,避免无水煤油直接流到混合杯内与水泥混合,使得实验过程可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流管上位于所述阀门与所述杯盖之间设置有气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阀门让液体通过前,将气嘴连接外部的真空泵,通过气嘴对混合杯抽真空,减小了气体附着在水泥表面造成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加的可能,提高实验测试数据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液瓶包括盛液仓、与盛液仓连通且直径相对较小的量管、与盛液仓连通并远离量管设置的出流管,所述刻度线沿所述量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盛液仓可以盛放较多的无水煤油,使得加液瓶内的液体可以充满混合杯,量管相对盛液仓较细,刻度线分布的更密集,使得读取的刻度相对更精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阀门包括设置在出流管上的塞孔、与所述塞孔配合并转动连接的阀塞,所述阀塞上径向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阀塞使得通孔与出流管连通时,加液瓶中的无水煤油可以流下,当旋转阀塞使得通孔与出流管交叉时,液体流通通道关闭,加液瓶中的无水煤油停止下落,从而能够控制实验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液瓶为玻璃制作,所述阀塞为玻璃塞,所述阀塞与所述塞孔接触面磨砂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液瓶为透明的,便于观察液面高度,磨砂处理使得阀塞与塞孔的接触更为紧密,提高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塞上位于所述通孔两侧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将所述阀塞与所述塞孔接缝封堵的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将阀塞与塞孔的接缝进一步密封,防止液体从此处渗出,提高实验测试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流管与所述进流管通过连接组件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拆卸连接组件可以方便的把混合杯与加液瓶连接或分开,便于实验仪器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设固定于所述进流管端部的套管、位于套管与出流管之间将所述出流管与所述套管的接缝密封的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出流管外并与所述套管螺纹连接的丝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永利源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永利源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3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