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输电塔抗震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4536.1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彭昌清;史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龙滩水力发电厂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42110 | 代理人: | 党婧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输电 抗震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塔基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输电塔抗震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塔通过提升高压电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利用高压电线进行高空输电。按照塔形一般分为酒杯型、猫头型、上字型、干字型和桶型五种,按照用途分为耐张塔、直线塔、转角塔、换位塔、终端塔和跨越塔等,他们的结构特点均是属于空间桁架结构。
但是由于高压输电塔的作业空间都处于高空,为此对高压输电塔基础的要求就比较高。现有的高压输电塔为了提高稳定性基本上都是采用对其基础增大浇筑体积,在实施这种方法时,不仅需要更多的材料,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建筑成本,并且现有的浇筑基础基本上都是采用长方体作为基础,其抗震效果不是很好,容易被纵向和横向的扭曲力撕裂,从而导致输电塔崩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输电塔抗震基础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增大输电塔基础的浇筑体积来提高稳定性成本高和抗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输电塔抗震基础结构,包括电塔支撑杆、地表层、立柱、深埋横槽钢、锚固侧架、辅助铰接立柱和连接钢筋,所述电塔支撑杆下端外表面砌筑有条形墩基和半球形墩基,且条形墩基和半球形墩基下端通过混凝土与浅埋混泥土层浇筑连接,所述地表层下部中间穿插有立柱,且立柱两侧安装有主侧架,所述主侧架通过辅助连接架与深埋横槽钢相连接,所述深埋横槽钢外侧连接锚固侧架,且深埋横槽钢通过向内倾斜的主侧架与底端连接槽钢相连接,所述主侧架中间穿插安装有辅助铰接立柱,且辅助铰接立柱通过连接钢筋与立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塔支撑杆下端通过螺母穿插固定在浅埋混泥土层内。
优选的,所述主侧架和辅助连接架以底端连接槽钢为顶点形成立体的正八面棱锥,且正八面棱锥内部浇筑混凝土为混凝土凝固体。
优选的,所述辅助连接架以条形墩基为顶点,形成以立柱为中心对称点的正四边形。
优选的,所述辅助铰接立柱设置有四组,且其穿插于主侧架上,辅助铰接立柱通过辅助连接架与深埋横槽钢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压输电塔抗震基础结构采用棱锥形的立体结构对输电塔进行固定,不仅能够抵抗地震而形成的纵、横向的扭曲力,还能够抵抗高空的风力,大大提高了输电塔的稳定性,而且浇筑面积相对较小,降低了建筑成本。电塔支撑杆下端通过螺母穿插固定在浅埋混泥土层内,提高电塔支撑杆与基础整体的连接牢固度,主侧架和辅助连接架以底端连接槽钢为顶点形成立体的正八面棱锥,辅助连接架以条形墩基为顶点,形成以立柱为中心对称点的正四边形,辅助铰接立柱设置有四组,且其穿插于主侧架上,辅助铰接立柱通过辅助连接架与深埋横槽钢相连接,正八面棱锥和正四边形能够有效的提高基础的抗震系数和输电塔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塔支撑杆,2、条形墩基,3、半球形墩基,4、地表层,5、浅埋混泥土层,6、立柱,7、主侧架,8、深埋横槽钢,9、辅助连接架,10、锚固侧架,11、底端连接槽钢,12、混凝土凝固体,13、辅助铰接立柱,14、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龙滩水力发电厂,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龙滩水力发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4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